周三(10月29日)紐約時段,美元指數大幅走強,尾盤徘徊在86.00整數關口上下。此前,美聯儲發布的最新政策決議措辭意外偏向強硬,在結束了為期兩年的第三輪量化寬松措施的同時,進一步強調了美國就業市場向好的現狀,這使得美元指數擺脫了此前連日頹勢重拾漲勢。
美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周三在政策會議結束后宣布徹底結束第三輪量化寬松(QE)政策,而對于美國經濟前景,美聯儲表示,基于市場的通脹率衡量措施已經在一定程度上下滑,長期通脹率預期仍然保持穩定,同時,勞動力利用不足的狀況也正得到逐步改善。
在前瞻指引上,美聯儲重申,加息的時間將取決于未來與FOMC目標取得進展的相關信息。美聯儲將繼續維持當前低利率水平達“相當一段時間”,這一措辭與此前相比沒有變化。然而,鑒于美聯儲此次已經公開承認了經濟好轉的狀況,且對近期美元匯價走高和全球其他主要經濟體表現低迷所帶來的沖擊基本避而不提,這使得投資者在第一時間即把美聯儲的這份政策決議解讀為偏向鷹派。
而表決結果顯示,FOMC10月的決議以9比1的票數被通過,美聯儲的鐵桿鴿派人物明尼阿波利斯聯儲主席柯薛拉柯塔(Narayana
Kocherlakota)投下了反對票,這也令市場感到意外,并進一步佐證了美聯儲決議的鷹派立場。之前,分析人士曾認為,在9月份的FOMC會議上投下反對票的兩位鷹派理事,費城聯儲主席普羅索(Charles
Plosser)和達拉斯聯儲主席費舍爾會繼續反對,但實際上的表決結果卻出人意外。
市場分析人士認為,美聯儲10月利率決議偏向鷹派,傾向于收緊貨幣政策的狀況,顯然與市場此前呈現一邊倒的決議聲明內容會偏向鴿派,即傾向于放寬貨幣政策的預期大相徑庭。本周初,在美國經濟數據總體表現不佳,且外部市場的消息不確定性仍未得到消除的背景下,市場投資者一度押注美聯儲會在如期結束QE的同時對未來政策前景維持三思而后行的謹慎觀望態度,但事實上,美聯儲或許并沒有大家想象的那么保守。
雖然美聯儲在政策決議中維持了在結束QE之后繼續維持接近于零的低利率水平“相當一段時間”的措辭,但之前,美聯儲副主席費希爾(Stanley
Fischer)已經指出,“相當長一段時間”的表述存在相當的靈活性,可以是兩個月,也可以是十個月,但終究仍要基于此后具體的經濟狀況來決定。而基于美聯儲對當前經濟的表述,業內機構再度認為美聯儲將一如預期在明年中期開始加息操作,而不用再等到明年年底。
素有“美聯儲通訊社”之稱的業內記者希爾森拉特在美聯儲決議發布后指出,美聯儲本次如期退出QE,表明其對美國經濟與就業復蘇前景充滿信心。不過,但美聯儲本次重申將會在相當長一段時間保持利率在當前低位,也強烈表現出委員會的加息預期并沒有太大改變。而按照美聯儲的既定計劃,美聯儲將在未來數月將討論重點轉移到加息時間、以及如何提前向市場發出加息信號的問題上。
業內投行高盛(Goldman
Sachs)則認為,美聯儲決議卻是傾向于“鷹派”立場。我們確實注意到,通脹預期有所下降。前瞻指引方面,仍重申將在本月終結資產購買計劃以后的相當長時間里不會加息。鑒于美聯儲兩位鷹派代表普羅索和費舍爾均投票支持政策決定,表明美聯儲的政策傾向已經再度偏向緊縮。
加拿大皇家銀行指出,鑒于美聯儲在7月份政策聲明中剛剛加入了勞動力資源存在嚴重利用不足的措辭,而當前的聲明中卻又指出,這種勞動力利用不足的現象正在減少,尤其是在美聯儲主席自己也說過就業市場中存在非活躍因素以后,這代表著一種極其“鷹派”的轉變。因此,美聯儲并沒有給日后重啟量化寬松留下一扇敞開的大門。事實上,可以說他們基本上是重重地關上了這扇門。
花旗集團美國G10外匯策略主管理查德·科奇諾斯(Richard
Cochinos)則也指出,美元在決議后大漲的狀況,與此前持續承壓的走勢狀況形成了對比,一方面,美聯儲的政策聲明更加樂觀和更加“鷹派”,而一個事實是,聲明中并未談及美國經濟所面臨的整體風險加大。此前,市場投資者普遍預計美聯儲將在2015年10月份首次加息。但當前的聲明的措辭則意味著,加息時間仍可能早在2015年6月份。如此前景對美元來說是利好因素。而在具體的政策前景上,美聯儲仍將十分倚重經濟數據的影響,并在聲明中也重申了對數據的依賴性。
而在美聯儲徹底結束了QE之后,下一步政策走強何去何從仍然會受到市場的關注。之后,在周四(10月30日)日內發布的美國GDP初值數據就將對美聯儲偏向樂觀的情緒加以進一步檢驗。鑒于此前各大重量級上市公司發布的季度財報總體向好,因此投資者對美國三季度的GDP預期也總體傾向于樂觀,并認為前期美元走強對于美國總體經濟的沖擊事實上也會受限。因而,若GDP數據繼續樂觀,那么美元指數將仍有上漲空間。
不過,對于美聯儲結束QE后的市場前景,也存在著一些不同看法。美聯儲(Fed)前主席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周三在講話時,就向聯儲官員們發出警告。他擔心美聯儲極為激進的貨幣政策立場所產生的通脹效應,并指出,美聯儲不能指望光印鈔而不會影響到通脹。雖然美聯儲印發的資金目前還未進入到經濟,但終將會滲透進去,這可能會導致通脹。
格林斯潘還稱,美聯儲的購債計劃沒能帶動大量的經濟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創造了銀行儲備金并推高了資產價格。他還擔心市場本身可能是推動美聯儲加息的主要力量,而在美聯儲退出策略方面,他認為這個過程不可能順利。
而在美聯儲的財政政策之余,投資也對美國財政政策對經濟的影響予以了一定關注。在去年美國兩黨達成財政協議,使得美國經濟免于再遭諸如債務違約和政府停擺等負面消息影響的背景下,國會對于美國經濟的影響程度在今年也顯著下降。然而,盡其如此,諸如海外經濟增速遲緩、埃博拉疫情以及全球地緣局勢沖突等狀況仍對美國經濟前景構成了潛在影響。因此,各國迫切希望了解在中期選舉過后產生的新一屆國會能否采取進一步的措施來應對上述這些威脅。
而業內分析人士認為,根據以往的慣例,美國中期選舉塵埃落定之后,受市場風險情緒得到釋放的影響,股市等高風險資產市場往往會迎來一輪上漲,無論哪一黨派在選戰中勝出都會是如此。而目前,業內分析人士預計,在中期選舉之后,共和黨有高達三分之二的可能性會同時控制參眾兩院。一旦如此,國會兩院之間的扯皮將有望減少,新政策的制定將更加順暢,這也將對經濟構成一定的利好效果。
不過,目前來看,選情仍然存在變數,而由于計票方面的過程,美國新一屆國會名單有可能要到12月份才會完全出爐,因此,新一屆國會在政策上的影響,也要到明年年初才會開始凸顯,屆時,國會人員的變動將與美聯儲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官員投票權的變化一同,成為左右金融市場走勢的更新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