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8月8日起,公募基金產品的審查將由核準制改為注冊制。業內人士表示,注冊制將大大豐富公募基金市場的產品供給,加大基金市場競爭程度;鹂梢浴半S便生”,普通投資者不喜反憂:那不是選基金更難了?
未來基金可以隨便生了?
證監會官網公告指出,公募基金8月8日正式從核準制邁入注冊制。監管部門的基調是:不限制產品發行數量,不人為調整發行節奏,不干預發行時間。這被業內人士解讀為“基金可以隨便生了”。
以往,一只新基金產品只需上交一系列常規文件并等待不超過20個工作日;鹩稍瓉淼膶徟妻D向注冊制,無疑可以提高基金核準的效率。
基金為什么要改為注冊制?據業內人士介紹,原來審批制基金公司發行一個產品的周期可能需要半年,市場行情風云突變,等基金被批下來,可能黃花菜都涼了。比如小盤股好的時候設計一個針對小盤股的基金,但是到產品發行的時候,小盤股的市場表現可能沒那么好了,市場環境和產品設計時已經很不一樣了,這種時滯給各方帶來一定困擾。
選擇多,好基金更難選
業內人士認為,8月8日后,投資者可選擇的基金將會多起來,產品更豐富;鸲嗔耍瑢ν顿Y者一定是好事嗎?
老基民張先生就表示,選擇多了不見得是好事,“我買基金本來就是奔著專家理財去的。可如果市場上有2000多只基金,那跟選股票有什么區別?而且,每年的基金年度排名變化這么大,想買到;旧鲜桥鲞\氣。”
基金數量太多,除了擔心踩雷外,基金業是否有對應的人才儲備應對也是大問題。張先生很疑惑:“基金可以隨便生,基金公司養得過來嗎?目前,基金經理一拖多已很普遍,今后基金經理一拖多的情況會更加普遍。基金經理們都顧得過來嗎?如果投研實力不夠,猜到雷股,買單的仍然是我們小投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