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駐足觀望、市場波動率異常,全球外匯交易量正以金融危機以來的最快速度縮減。
日前,美聯儲、英國央行、日本央行等六大央行公布最新外匯市場業務調查顯示,今年4月全球即期外匯日均交易額平均同比減少約8%,降至4.1萬億美元,其中北美日均交易額同比大降20%,全球最大外匯交易中心英國交易額同比下降6%。
在全球央行維持超低利率貨幣政策的大背景下,包括外匯、股票、全球商品在內的眾多市場波動性已降至歷史最低水平。“低利率導致資金使用成本較低,投資人就會大肆借貸使得杠桿放大、風險偏好增加,導致市場單邊發展、波動性下降。”Beacon
Asset Management LLP
基金經理童紅學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市場只有波動才會產生價格差,才有可能讓投資者獲取套利空間。波動率太低,意味著價格波動范圍很小,投資者交易機會也少。
外匯交易額出現下滑
根據各國央行外匯市場委員會每半年公布一次的數據,北美今年4月日均外匯交易總額為8110億美元,相較去年同期創紀錄的1萬億美元下降了20%,較去年10月下降了0.6%;英國4月日均外匯交易額2.402萬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所創的2.6萬億美元紀錄高位下跌了6%,但較去年10月的日均交易額上漲7%。
與此同時,澳大利亞OTC外匯交易市場日均總額1678億美元,較去年10月以來變動不大,但是全年整體下降了8%;日本日均成交額較去年10月的3727億美元下降2.6%至3629億美元;新加坡則較8年前增加3%至2910億美元,而加拿大4月日均交易額則較去年10月增加11.3%至582億美元。
上述六大央行調查覆蓋約80%的全球外匯交易。在低通脹率環境下,全球主要央行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大量廉價資金以刺激經濟增長,從而導致市場波動指標大幅降低。“低利率導致資金使用成本較低,投資人就會更愿意去借貸,反過來推動風險投資,導致市場單邊發展、波動性下降。”童紅學對本報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外匯市場所隱含的波動率在本月跌至紀錄新低。德意志銀行的匯率波動指數在7月21日跌至創紀錄4.93%的低點,該指數是基于9種貨幣對的3個月期權活動情況編制而成。
“市場只有波動才會產生價格差,從而可能獲取差價套利。如果波動率太低,意味著價格波動范圍很小,投資者交易的機會就會變少。與此同時,波動性太小意味著后續產生大波動的可能性增大,一旦判斷錯誤風險就會較大,這時投資者往往會比較小心,寧愿等方向明朗后再進場,這也會導致交易量減少。”童紅學向本報解釋,而當市場往一個方向走的時候,風險再逐步累積。因為一旦進入加息周期就面臨一個去杠桿化的過程,很多資金會退出市場,從而加劇市場動蕩。
盡管如此,外匯市場也并不是毫無盈利空間可言。某資產管理公司外匯策略師建議,在低波動的市場環境中,匯市投資者最好的選擇是利用區間震蕩行情進行交易,或利用經濟數據進行事件驅動交易;此外,套息交易或也可成為賺錢的途徑之一,市場波動率大跌,交易員或可依賴各國借貸成本的差距謀利。
銀行盈利受累縮水
低波動率儼然已成為當前市場主流。除外匯市場,全球商品、股票和利率市場波動率近日也下降至歷史低點。“總體而言各市場都偏于樂觀,市場程度風險偏高。市場處于低位的時候問題不大,但是到了高位以后就會使很多資金退出市場觀望。”童紅學稱。
市場的低波動性不足以激起客戶使用商品衍生品降低風險的興趣,加上監管機構對金融領域的限制越來越多,交易量清淡已讓全球各大銀行的交易收入大幅收窄。
咨詢機構Coalition數據顯示,全球十大投行今年一季度交易收入(固定收益、貨幣和大宗商品)同比減少15.7%。而交易收入減少亦導致美國銀行業二季度盈利增長整體乏力。
華爾街各大銀行最新公布的二季度財報顯示,由于貨幣業務凈收入的大幅減少,高盛固定收益、貨幣和大宗商品(FICC)客戶業務凈收入同比減少10%至22.2億美元;摩根士丹利固定收益、大宗商品(FIC)銷售和交易凈收入也從一年前的12億美元下降2%至10億美元;此外,花旗和摩根大通的固定市場收益分別同比下降12%和15%,至30億美元和35億美元。
由于業績慘淡,各大銀行不得不謀求業務轉型,如適度轉向存貸業務,或開發各類低風險業務,而一些投行不得不對其固定收益部門進行裁員。
丹麥丹斯克銀行首席執行官Thomas
Borgen上周暗示,他將削減外匯及固定收入交易部門崗位,直至投資者回歸。該公司第二季度來自做市商業務的收入下跌了77%,從而拖累了凈交易收入。瑞士信貸首席財務官David
Mathers在7月22日的電話會議中稱,將削減其外匯和利率業務支出,并將其更多地轉移到電子平臺交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