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互聯網金融問世以來,貨幣基金就成了基金公司規模增長的最好利器,但如果拋開這一因素人們就會看到另一番景象。以工銀瑞信為例,該公司目前的總規模排在基金行業第三名,僅次于天弘和華夏基金,而這主要得益于其貨幣基金規模的增長。如果細看工銀旗下其他類型產品,不僅出現多只產品無凈申購及份額下降的現象,更有兩只基金規模跌落至清盤線以下。
在工銀瑞信眾多類型的產品中,最為其賺錢的當屬貨幣基金。根據二季報顯示,工銀貨幣二季度實現利潤12.36億元,位居工銀系基金榜首,其他如工銀7天理財A和工銀核心價值也分別實現利潤3.85億元和2.86億元。而貨幣基金同樣也是幫忙其實現規模增長的“功臣”,僅工銀貨幣一只基金的規模就比一季度末增長了約205億元,助力工銀瑞信整體規模實現上漲。
然而據《金融投資報》報道,盡管工銀瑞信總體呈現出規模增長的態勢,但還是有多只產品出現了縮水的情況。在工銀瑞信旗下所有基金中,共有28只基金相比一季度末份額縮水,其中工銀信用純債份額減少55億,工銀薪金A減少24億,工銀7天理財、工銀核心價值份額減少也均超過10億份。
除此之外,工銀瑞信標普全球資源和工銀瑞信睿智深證100指數分級基金的規模已經跌破5000萬元的清盤線,如今分別只有243.64萬元和3323.4萬元。(摘自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