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續去年風格,今年以來仍上演新基金扎堆發行的盛況。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有145只新基金成立,合計募集規模超過1400億元,但單只新基金平均成立規模不足10億元,更有75%的新基金首募規模不足10億元。
證券時報記者了解,6月18日就有3只新基金宣告成立,其中兩只為貨幣市場基金,均超過10億。招商招金寶貨幣市場基金募集12.72億元,大成招財寶貨幣基金首募10.12億元。此外,天弘季加利理財債券基金首募7.12億元,有效認購戶數為5249戶。至此,今年以來新成立的基金達到145只,整體規模1405.2億元。不過,今年發行情況明顯不敵去年,去年同期160只新基金成立,合計首募規模約3361.41億元,無論是成立基金數量還是募資規模,今年均出現大幅縮水。
伴隨基金募資額的大幅萎縮,新基金平均首發規模也不斷走低,今年以來成立的新基金平均成立規模為9.68億,也處于歷史較低水平。其中首發規模不足10億的高達109只,占比超過75%。成立規模最大的5只基金中貨幣基金占據4席,國壽安保貨幣和工銀瑞信薪金寶貨幣首募規模雙雙突破百億元,分別達118.7億元和109.2億元。國壽安保所發行的滬深300指數基金募集規模也達到51.30億,成為今年以來募集規模第三位的基金。
值得注意的是,有73只新基金成立規模不足5億,占比超過五成。其中3只發起式基金如銀河定投寶、前海開源可轉和英大領先首發規模均不足2億,迷你基金最低募集紀錄不斷被刷新。
從基金類型看,年內共有29只貨幣基金成立,合計募資規模超過510億元,單只基金平均募集規模17.58億元,成為募資規模最大的基金類別;混合型基金則成為成立數量最多的基金類別,合計有43只混合型基金成立,合計募資386.28億元;股票型和債券型基金分別成立37只和33只,募資規模分別為280.98億元和189.19億元;此外,有兩只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基金成立。
從權益類產品看,若按照股票型產品最低60%倉位計算,混合型產品用30%的倉位計算,能給市場帶來280億元左右的增量資金。不過,目前權益類產品發行明顯增多,代表了基金公司對后市態度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