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對于債券市場而言,值得關注的事件主要包括CPI數據發布、公開市場操作以及央行再度定向降準。 總的來說,CPI雖有小幅回升,但現階段整體投資放緩和融資條件偏緊對總需求的抑制都將使得經濟上行動能受到限制。也就是說,通脹未來幾個月仍可能保持在3%左右,這對債市偏中性。 另一方面,定向降準操作則溫和利好債券市場,各機構的風險偏好亦有提升可能。 在多數業內人士看來,目前債市整體仍在“牛市”進程中,可“走走停停”的態勢也說明市場需要更多持續性更強的催化因素才能“繼續前進”。 “我們認為,長端金融債下行幅度較大,說明市場對于‘定向降準’的利好仍有反應。”國泰君安債券研究團隊分析師徐寒飛指出,“不過,在當前的收益率水平下,市場做多的堅定程度已然開始動搖。對于利率債來說,頻繁的定向寬松政策意味著每次寬松的‘尺度’較小,相對應的,既定時間內交易戶博取價差的幅度也將減小。” 信用債方面,當前信用債收益率整體以震蕩為主,交易所高收益債走勢出現分化,前期漲幅較大的品種(絕對收益率相對較高)收益率多數出現回調,但是絕對收益率在7%-8%之間的個券幾乎還是全線上漲。 “對于信用債后市,我們認為近期一系列定向寬松政策一方面有助于穩定經濟,化解信用尾部風險,幫助整體信用基本面回暖;另一方面,定向降準也有助于提升銀行的風險偏好,疊加目前中低等級信用債80%以上的信用利差分位數,低評級信用利差或許會進一步縮小。”徐寒飛如是稱。 定向降準對于債市的利好在上周就表現得非常明顯,銀行間短融中票10BP-20BP的下行,似乎也預期了央行貨幣政策的進一步放松。 但是,第一創業證券固定收益分析師胡澤利指出,“在對于弱勢基本面考量的同時,依然需要注意央行貨幣政策的一個主要背景是中國的高杠桿率,也就是之前市場一直在膠著的去杠桿問題,不能因為經濟數據不佳就期待進一步放松。” 央行調查統計司司長盛松成此前也表示,我國企業對于債務融資的依賴較大,杠桿率水平較高,繼續加杠桿將增加宏觀經濟脆弱性,因此,貨幣政策不存在大幅放松的空間。在不預期央行進一步放松的基礎上,還需對于目前的收益率保有謹慎態度。 當然,“現階段支持信用債市場走牛的又一主要因素,在于降低社會融資成本這一利好。”胡澤利直言,“債券最終是作為一種融資渠道而存在的,收益率對于實體經濟來說,是實實在在的債務成本。在規范同業、信托、理財和委托貸款等其他類似通道的同時,債券市場將扛起降低社會融資成本的大旗,政策對債券市場的積極利好將持續發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