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重啟加實體經濟持續下行,中期內股市環境難于讓行情逆轉,但短期持續下行消化利空,五月有望迎來結構性回暖。
行情結構性上漲與結構性調整交替進行,一季度以來,維持一年多的創業板行情已進入調整周期,而新的結構性上漲仍在醞釀之中。創業板綜指的調整,為575點至1571點總漲幅的調整,通常來講,第一輪中期調整常常會回轍50%,即1046點。1000點是創業板指數的基準指數,基于創業板的新興產業定位,這種調整幅度應該是下限區域。實際上,比照1970年代的納斯達克指數,1978年越過基準指數點之后,持續一年多圍繞歷史高位寬幅震蕩,直至1980年代初才實現大逆轉,隨后20年牛市升至5048點,累計最大漲幅超過50倍。1970年代的美股也是大量成長企業上市,股市大規模擴容的時期,資本市場的高速發展支持著美國經濟的一次轉型升級。有意思的是,現在的中國經濟同樣步入全面轉型升級。經濟結構市場轉型,股市制度國際化接軌,在當前這個時點出現共振,此時的股市不會是單邊的,既不會趨勢性上漲也難于出現趨勢性下行。區域震蕩格局的結構性行情為基本趨勢。年初以來,以白酒為核心的大消費股能夠有所回暖,實際上也只是對17個月股價調整的修正,目前進一步傳導至藍籌地產、銀行保險以及其他白馬股,包括近期的“穩增長”、新產業或區域經濟等,本質上均不屬于逆轉性或趨勢性的,均屬于結構性行情的大類熱點轉換構成。最樂觀地看,未來1-2年我國經濟結構若成功實現轉型,即傳統產業產能有效消化、新產業迅速崛起,那么,A股迎來大逆轉也就順理成章。
短期持續調整,是對經濟下行趨勢、IPO等負面消息的全面消化。從技術分析角度看,創業板、中小板指數已調整至10月均線這一重要支撐位置,上證指數也觸及箱形震蕩下限,5月出現回暖反彈同樣是大概率的。不過,從最新季度業績看,
2013年3Q、4Q和2014年1Q,非金融上市公司的凈利潤增速分為24.3%、13.8%、3.4%。
預計2Q可能負增長,盈利能力的持續下行,將會再度壓制股市上行。
在這個充滿變數的轉型過程中,最具投資魅力的就是并購重組。近期,并購重組方面的監管政策也開始全面放松,大幅取消簡化并購重組審批環節,還有可轉債、優先股、過橋資金等并購支付手段的不斷豐富,將支持并購重組進程提速。并購重組的熱點,首先是傳統產業擁抱互聯網等新興產業;其次是新興產業本身的產業購并。歷史經驗證明,任何一個新產業的成長壯大,與持續不斷的兼并重組密不可分,信息技術、醫療健康、新能源新材料都是重點領域。當然,傳統產業過剩產能的消化,更需要兼并重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