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A股市場繼續震蕩下行,技術上跌破了2080點支撐,這在整體上破壞了1974點以來的上升通道。分析人士普遍認為,宏觀經濟增速放緩,以及IPO擴容成為制約當前市場的主要因素,但種種跡象表明,隨著市場的持續縮量下跌,也反映出下跌的意愿不強,做空動能逐步減弱。
三大利空制約大盤
首先,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根據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
,今年一季度經濟增速、工業生產、投資、消費、出口、工業利潤等較為低迷,經濟持續下行。從房地產銷售和新開工面積等指標判斷,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仍然面臨壓力。與投資趨勢相似,消費增速似乎也下了一個臺階。從國家統計局和央行公布的企業景氣指數看,當前的企業景氣度已相當差,同樣表明經濟形勢不容樂觀。
在此背景下,近期政府穩增長的思維再次顯現,穩增長意圖非常明顯,其中加大基礎設施投資力度是重要手段,高鐵項目是其中的重要內容。
其次,IPO重啟制約市場信心。4月18日證監會公布28家IPO預披企業,標志著IPO重啟正式開啟。隨后,IPO預披緊鑼密鼓的進行,截至上周五,短短8天里IPO預披露家數已達到122家。這數字已經遠遠超出了今年1月份集中發行的新股家數,更給市場帶來了較大的心理壓力。
25日晚間,證監會發布公告稱,主板發行審核委員會定于4月30日召開本年度第57次、第58次發行審核委員會工作會議,分別審核會稽山紹興酒股份有限公司、康新(中國)設計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廣東依頓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康尼機電股份有限公司的首次公開發行(IPO)申請。這意味著停擺超過一年半的IPO發審會終于重啟。
第三,臨近月末,資金面趨緊。上周二和上周四,央行分別進行1000億元和850億元28天期正回購操作,上周央行公開市場資金凈回籠20億元。4月下旬面臨財政存款大規模上繳以及“五一”假期因素,央行繼續回籠資金收縮流動性,“緊平衡”的貨幣政策沒有改變。
五大利好開始發酵
經過近期大盤的持續調整下跌,空方力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釋放,做多動能開始逐漸顯現。
第一,本周即將公布PMI數據。上周匯豐銀行已經公布了4月份的PMI數據預覽數值,經濟數據6個月以來首次反彈。昨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1月份至3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2942.4億元,同比增長10.1%,增速比1月份至2月份提高0.7個百分點。
透過國家統計局和匯豐銀行的數據來看,不難看出經濟數據反彈的概率也比較大。近期市場最大的問題在于擔憂經濟增長,一旦PMI數據反彈,那么憂慮氣氛會有所緩解,對大盤來說是一個短期的契機。
第二,優先股利好效應將持續釋放。廣匯能源打響優先股第一槍。市場分析人士普遍預計,在廣匯能源之后,下一批試點發行優先股的極有可能是銀行股。包括工、農、中、建四大行和浦發銀行,總額度為3700億元,且最快有望今年上半年就會有優先股正式落地,這將對當前市場產生積極的提振作用。
第三,一季報數據帶來動力。目前市場已經進入到一季報公布的最后時間段,一季報業績預增個股的半年報繼續延續好的表現的概率較大。值得關注的是,中國太保、平安銀行兩只藍籌股的一季報預增幅度都達到四成,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跡象。有觀點認為,中國太保和平安銀行都是大型藍籌股的代表,藍籌股能夠出現如此高的業績增長幅度,可以說明上市公司的盈利形勢或許并不如部分投資者想象中的悲觀。
第四,產業資本開始逆市增持。上周產業資本運作股,尤其是包括重組、高送轉、定增、舉牌增持等題材股紛紛發力,強勢貫穿漲幅榜的始終。先后誕生了川化股份、南京中北、金地集團、摩恩電氣等一批強勢獨立股,在弱市中散出積極的信號。
第五,期指凈空單大幅減少。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數據顯示,4月24日股指期貨前20會員席位的凈空持倉量為13825手,較前一交易日的16127手大幅減少約14%。從個別席位看,空頭主力席位多數減空,其中中信期貨席位凈空單減少1535手,海通期貨席位凈空單減少918手,顯示空頭力量有加速撤離的跡象。
總之,盡管近期股指持續下行,但穩增長政策正在有條不紊的進行,如新型城鎮化、國企改革、優先股、首批80個示范項目等,即使其短期難以見效,但是稍微的刺激作用還是可以在關鍵時刻穩住市場,2000點底部附近的結構性行情仍是不容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