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的公募基金行業充滿了感傷的離別氣息。一個季度內,已有近百名基金經理出現了變更,其中不乏備受矚目的基金經理離職,更有久經沙場的公司高管作別。而在公募基金這座圍城之內,不少新生代基金經理的橫空出世也給行業注入了全新的活力?梢哉f,2013年以來市場劇烈分化加速了新老基金經理的更替。 根據數據統計,在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以及靈活配置型基金中,2012年全年共有84只產品出現了基金經理變更,而2013年全年基金經理變更的產品數據激增至143只。如今,2014年一季度剛過,已經有60只產品更換了基金經理。業內人士認為,價值派基金經理在2013年的成長股結構牛市中業績考核不佳,是基金經理變更頻繁的主因之一。 從2013年的業績表現上看,重倉成長股的榜首基金與重倉金融股的末尾基金業績差距幾乎達到100%,基金經理的投資理念決定了業績排名的位置。順應市場的人留了下來,始終不改價值理念的基金經理則在今年相繼離開。 另一方面,業績做得好的成長派基金經理強調選股、淡化擇時,不喜歡談價值派所重視的估值,更重視上市公司的行業前景與業績增速。但成長派基金經理在2010年至2012年也經歷過成長股漫長的調整,只有熬過來的人才能享受到成長股豐收的喜悅。 在這種重視一年期業績排名的行業格局中,堅持單一投資風格的基金經理很容易在市場風格輪動中錯失機會,承受來自各界的質疑與壓力。2013年以來的成長股行情讓不少價值派基金經理黯然離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