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人民幣兌美元交易價浮動幅度由1%擴大至2%)一決定符合預期,但幅度低于此前預計的2.5%-3.0%。”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認為,這顯示出管理層對于人民幣匯率改革依然較為謹慎。央行擴大匯率波幅意味著一段時間以來人民幣持續貶值過程基本結束,由此進入雙向浮動階段。
央行于3月15日傍晚發布公告稱,自2014年3月17日起,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人民幣兌美元交易價浮動幅度由1%擴大至2%,即每日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人民幣兌美元的交易價可在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對外公布的當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上下2%的幅度內浮動。外匯指定銀行為客戶提供當日美元最高現匯賣出價與最低現匯買入價之差不得超過當日匯率中間價的幅度由2%擴大至3%,其他規定仍遵照《中國人民銀行關于銀行間外匯市場交易匯價和外匯指定銀行掛牌匯價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銀發〔2010〕325號)執行。
“當前我國外匯市場健康發展,交易主體自主定價和風險管理能力不斷增強。”這是央行此次上調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波幅的主要原因,同時,此次調整也是為順應市場發展的要求,加大市場決定匯率的力度,建立以市場供求為基礎、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對于從今日起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走勢,國泰君安證券固定收益部研究主管周文淵認為,預計近期的人民幣單邊貶值將結束,進入階段震蕩期,匯率會慢慢企穩。而近期宏觀數據對匯率走勢不利,但央行應不會傾向于看到匯率的大幅貶值。
“央行擴大人民幣匯率單日波幅,意味著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逐漸實現,市場定價機制有望形成。”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師范劍平表示。
對外經貿大學金融學院教授丁志杰則分析稱,這次擴大波幅的意義要遠大于2012年4月份那次,因為公告中沒有再提及參考一籃子貨幣,應該意味著參考一籃子貨幣退出了中國匯率歷史。
“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遵循主動性、可控性和漸進性原則。從匯改進程看,人民幣匯率浮動幅度是逐步擴大的。”央行新聞發言人稱,1994年人民幣匯率浮動幅度是0.3%,2007年擴大至0.5%,2012年擴大至1%,截至目前這一浮動幅度已經過了2年左右的時間,再次擴大幅度是一種漸進的改革安排,是穩妥的。同時,擴大匯率浮動幅度充分考慮了經濟主體的適應能力,有步驟地推進,調整幅度在各類市場主體可承受的范圍內。總體來看,此次將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浮動幅度擴大至2%是適當的,風險也是比較小的。
央行新聞發言人特別強調,擴大人民匯率浮動區間是增強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彈性的制度安排,與人民幣匯率升貶沒有直接關系。未來將進一步發揮市場匯率的作用,央行基本退出常態式外匯干預,建立以市場供求為基礎,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