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月下旬,以創業板為代表的成長股群體開始出現大幅調整,泡沫論輿論升溫。但對于增量資金來說,規避風險的方法也許并不是離場,而是在調整中選擇真成長股。
廣發競爭優勢擬任基金經理朱紀剛表示,傳統意義上的真成長股,標準是當期利潤能夠持續高速增長,但目前階段真成長的概念已經不完全局限于利潤高增長,有沒有新的經營模式,或者發展戰略是否適應新的經濟發展階段,最終在未來較長時間實現增長,這成為新時期成長投資的新標準。符合這種標準的新一代成長股,雖然已經在去年出現了較大上漲,但從長期看仍在發展的起點階段,這也是廣發競爭優勢基金未來進入建倉期后的選擇。
作為海通證券五星級基金——廣發核心的現任基金經理,朱紀剛通過對成長投資趨勢的準確把握,近兩年保持領跑優勢。截至2月21日的海通證券統計數據顯示,廣發核心近兩年累計回報率53.27%,排名30/285,同類型基金平均回報率為25.94%。廣發核心2013年獲三年持續回報股票型明星基金經理獎。朱紀剛管理的另一只股票型基金——成立于2013年5月的廣發輪動,今年以來回報率為14.6%,排名31/362。中長期持續領跑和短期爆發力的表現,體現了朱紀剛對于成長投資思路變化的敏銳把握。朱紀剛將去年以來成長投資的新變化,總結為新拐點期。“去年5月份之前漲幅領先的股票,大部分是2011年開始被挖掘出的業績快速成長的成長股。但從去年5月份之后,市場風向發生明顯變化,主要體現為創業板指數錄得翻番漲幅,大幅上漲的股票吸引市場注意力的因素,并不集中在業績上,市場講得更多的是這類企業長期的增長空間。其中雖然不排除有部分公司單純在講概念,但總體思路的變化非常明顯。”
朱紀剛認為,這種成長投資的拐點,仍然是已經持續多年的結構性行情的體現。雖然成長的篩選標準出現變化,但只有持有成長股才可能獲得較大超額收益的結果,并沒有改變。
變化的是投資人對當期業績的容忍度再提高,比如對于IT企業,軟件用戶數等新的指標開始引入到選股體系中。
對于泡沫論的觀點,朱紀剛不予認同。他認為,概念炒作不是主流,市場的這種變化,根源在于對中國改革和轉型的信心提高,市場整體風險偏好上升。另一方面,移動互聯網等新技術新模式,已經或正在對眾多企業的經營產生深刻影響,從而拓展了未來發展空間。朱紀剛舉例說,亞馬遜作為美國市場的一只大市值公司,走出了持續十年的牛市,但經營利潤很少,是銷售收入和市場占有率的提升支撐了估值,這對于A股成長投資進入新階段后,具有很強的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