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年是個“吉祥年”,關于馬的種種“正面形象”一再被引用,關于馬的吉祥之言更是多得數不勝數。說到股市,人們自然會用馬到成功、龍馬精神之類的好說辭。要是真的能靠說就把股市說“牛”了,大概愿意費口舌的人不計其數。 牛和馬的區別在哪里?牛的特點是速度慢、后勁足,認準前行不回頭;雖說有時也需要人們給它兩鞭子,但主要靠自己朝前走;馬則性格剛烈,動不動就來個“驚馬狂奔”,搞得人不可收拾;速度快是其優點,但不好駕馭、喂料精細也夠麻煩。有馬的速度、牛的韌勁,大概就是大牛市了。 放眼中國股市,馬年能否有大翻身,還真的不好說。2013年的統計數字顯示,股市整體市值表現差強人意,主要是30%的大盤國企股拉了后腿,有70%的上市公司市值依然出現增長。這說明,股市在總體表現不佳的情況下,卻出現了結構性“牛市”,符合產業發展趨勢的上市公司依然表現強勁,民營企業整體活力不減,創業板、中小板雖有跌宕起伏,但整體向上的趨勢沒有變化,活躍程度遠遠超過主板。 2014年,市場分化、企業分化的局面還將繼續。現在還看不出重資產、結構老舊、周期性強的大盤股有徹底翻身的明顯跡象。鋼鐵、電解鋁、航運、煤炭等行業上市公司,依舊在困難中掙扎,在退市邊緣徘徊;而高端餐飲、高端釀酒等產業,如果不及時轉型,恐怕還將在困境中前行。這些行業集中了大型企業,特別是國企央企,屬于船大難掉頭,轉型和升級都顯得格外困難;多數企業做的,只能靜等經濟形勢的變化。而這種被動,將這些企業再次推到股市的“底端”——反過來說,由于這些企業“位高權重”,不論對大盤藍籌股,還是對股市整體走勢,消極影響自不待言,或者說,這些行業和企業不“解套”,股市難有真正的牛市,藍籌股難有定海神針的作用。 展望未來,以騰訊、阿里為代表的電子商務版圖,依然美麗動人;由電子商務而衍生的新金融業,方興未艾。一大批投資者躍躍欲試,一大批新產品整裝待發,2014年可能在新金融領域出現萬馬奔騰、競爭格外激烈的局面。傳統金融領域紛紛“觸電”,其他產業將馬不停蹄積極介入。投資熱點的形成已經沒有異議,涉及的上市公司將成為爆炒對象也可以預料。當然,我們也對過熱之后的“一哄而散”有所擔心,對持續增長和未來的成熟盈利模式有所期待。 從政策層面看,2013年最大的熱點莫過于上海自貿區概念,這是持續時間較長、涉及股票較多、多方面投資者收益的政策利好。2014年,還有多個地方、多個區域不斷傳出有自貿區將被批準的消息,如果能部分落實,將會掀起新的投資熱潮。 展望馬年,文化產業依然不斷吸引投資者眼球;馬年剛過,索契冬奧會將開幕,體育產業熱度升溫;隨后足球世界杯,將形成全球性的熱門話題。馬年伊始,上市公司不斷傳出并購、兼并和重組的話題,這種優化和升級舉措將貫穿2014年全年。新的一年,產品創新、技術創新、產業創新將帶動更多公司走出困境,將使更多公司在資本市場游刃有余、風生水起。而機制靈活、創新動力足的中小企業、科技型企業,將會讓中小板特別是創業板繼續快馬加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