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拾節節上漲態勢,直逼前期1423.96點的高點之后,周一創業板調轉風向,隨同主板指數共同下挫,跌幅超過上證綜指和深證成指。
“創業板的貝塔值更高,漲跌來得更猛烈,這是自然之理。”一位私募基金人士說。不過,并非所有人都對成長股抱著不變的樂觀看法。日前,在一些基金公司的年度投資策略會議上,部分資深基金經理就警示創業板可能已到頭部階段。
大量成長股面臨證偽
在近期一些基金公司召開的2014年度投資策略會上,不少與會機構認為今年國內經濟繼續面臨下行考驗,A股主板市場盡管估值較低,但仍然缺少機會。
“在相當長的時間里,醫藥、消費、成長作為基本配置,都是我們在管理中不得已的選擇。”一位具有相當市場影響力的基金經理日前表示,2014年成長股投資并不像去年那樣順風順水,反而面臨著較大的考驗。
“成長股需要進一步精挑細選了,一是近兩年的成長股投資熱潮已造成相當大的泡沫,二是創業板的套現壓力很大,三是進入年報、季報披露時節,業績面臨兌現期,再加上新股供應的沖擊,大量的成長股今年可能面臨證偽過程。”某基金經理兼投資總監說,去年創業板的“雞犬升天”中,不少成長股其實已經成長性堪疑,但市場的狂熱追捧掩蓋了一些本需要認真思量的現象,這些在一些大牛股身上也發生著。
“比如說去年有一只文化傳媒股票,從它的院線成績來看,一季度很好,二季度還行,三季度一般般,四季度就很差了。應該說,在二三季度時它的主要業務就已經出現峰值,但恰好在那個時候,市場又開始轉移話題,開始談論它的手游業務,原因是它宣布收購國內的一家手游公司,這又迎合了當時的熱點。但我們想問的是,接下來,收購的這家手游公司業績如何,能表現得很好嗎?在今年,這個預期就要被證實或證偽,其實我們并不是很看好。”這位投資總監坦言。
“還有一些傳統家電公司進軍互聯網領域,一些傳媒公司開展海外收購,在消息宣布時都會成為市場熱點,股價持續上漲,但后續的業務開展和業績表現,今年都是要進入兌現期的。所以,大批的成長股可能面臨證偽過程。實際上,去年前三季,不少主板公司的業績要優于創業板公司,但是市場憂慮經濟下行影響它們未來表現,所以股價才表現為不斷下行。”
這位資深的基金經理向機構客戶表示,總體判斷,現在創業板是在一個頂部階段,這個板塊整體正在構筑頂部的過程中。
穩定增長類公司或成“主角”
在近期的會議交流中,一些基金經理感慨道,A股市場有強烈的隨波逐流特征,一些股票漲起來時,可能遠遠超出投資者的想象,但一旦趨勢反轉,跌的程度也可能令人不寒而栗。“在目前一些成長股身上,就有必要警惕這種風險。”相關人士說。
他們認為,國內投資者對于穩定增長類的公司都不太喜好,但其實A股市場存在部分公司業績長年保持著20%、30%左右的穩定增幅。
“能持續業績增長,這其實在A股市場并不多見,應該說是很好的投資標的。發生最危險的情況就是這些公司變成“僵尸”公司,市值過大,公司運營效率降低。”一位基金經理說,實際上目前這些公司大多都還保持著不錯的活力,業績增速并沒有出現明顯轉折點。
“以乳業為例,去年11月乳制品行業的經營數據就大幅回升,而這樣的業績增長,還是在原料成本高企的背景下發生的。所以,我們有充足理由相信,在2014年此類大眾消費品行業業績表現會大概率超過預期。”他說。
“總之,大盤藍籌公司礙于今年經濟穩中向下的態勢,機會仍然不多,成長股方面又潛藏著較大風險。我們認為,2014年那些中線的穩定增長類公司可能會成市場主角。”相關投資人士表達了這樣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