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國際金價持續下跌了一段時間后,國際金價在上周五收盤成功站上1250美元/盎司關口,最高達1254美元/盎司,黃金價格連續上漲四周,這也讓黃金再次成為了市場所關注的焦點。按照國際市場的慣例,當黃金上漲的時候,美元就會下跌。反之,當美元上漲的時候,黃金就會下跌。多年以來,不少投資者利用黃金和美元的這種對沖關系進行投資避險。
但值得注意的是,上周在金價上漲的同時美元也在小幅攀升,國際市場上的美元與黃金開始走出了罕見的齊漲行情,雙雙走高,此前此消彼長的慣例被打破了。這也讓市場出現了這樣一種聲音:黃金作為一項儲備能否挑戰美元的地位呢?
對此,證金貴金屬首席研究員李世興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表面上來看,由于2013年國際金價的持續下跌使得各大機構紛紛開始退出黃金投資,導致全球黃金整體需求出現了一定程度上的下降。實際上,我們通過研究發現,全球各國的央行都在爭相購買黃金。
李世興表示,事實上,隨著令人欣慰的美國數據出現,黃金價格卻隨著美國數據的走好而表現強勢,或許使人們重新認識了黃金,發現除了美元以外,黃金仍是不錯的避險品種。無論是金條銀條的收藏愛好者,最近又都有了投資金銀的沖動,這從“中國大媽”的搶金潮中可見一斑。
李世興強調,黃金越來越顯示出其作為大宗商品的獨立性,以往美元作為唯一避險貨幣的霸主地位將不復存在,未來的黃金仍有可能進一步走高,不會因為美聯儲短期內縮減購債規模的行動而一蹶不振。對于黃金難得的低谷,投資者應持續關注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