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可能想不到,他曾給一位郭姓好友留下的告別短簡,會在他仙逝900多年后引發一場文化界的爭議!豆Ωμ氛鎮蔚臓幷,從去年12月中旬開始一直持續到現在,大有愈演愈烈之勢。
截至1月13日,除了上海博物館,各方正式表態已經向社會公開,第一輪舉證告一段落。在它成為“殘局”之前,我還是希望這一明爭暗斗的連續劇再能上演幾集。
首先,三位上博的研究員如何回答蘇富比1月13日出具的專家報告。據媒體報道,其中一位研究員表示“不會看、不理它”,但也有消息稱,他們“正在對報告進行研讀,至于是否會正式發文回應,還要視情況再做決定”。對此,我表示遺憾。老實說,正是他們三人最早發起挑戰,在中國最權威的文物業媒體《中國文物報》上發表研究論文,隨即引發波及整個拍賣業的口水大戰,F在,蘇富比如約“反擊”,雖然并未觸及太多本質問題,但是相關論據和邏輯不無道理。因此,鴕鳥態度是要不得的,最好是快速、公開回復。相比蘇富比的集體署名,這三位研究員既然敢挺身而出,想來是沒有后路的。
其次,蘇富比如何回答目前公眾關注的涉及《功甫帖》真偽的核心問題。蘇富比在新浪微博上正式發表的那份14頁報告,引發了讀者過百跟帖。我看了一下,對這份被行家稱為“第一次見到國際拍賣行如此細致全面的鑒定研究報告”,有些評論還是具有真知灼見的。但網友芅鶴認為,它是“含混的回應”,因為“仍是團隊具名,而無個人表態;結尾純屬定性式的口吻感覺有扣大帽子之嫌;駁疑是一重,但證真是另一重”。網友青山弋舊認為:“關鍵看紙張分析,從墨跡透光看流暢性分析,還有東坡書風對比、流變分析,再就是查蘇郭交往史!贝送猓臀夷苛λ埃F在一些文博專家和宋史專家也開始介入這場辯論,高見頻出,令人叫絕。我想,隨著一個個考據節點被攻破,《功甫帖》真偽水落石出那一天,也許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