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全球性市場已形成、“一九格局”已成全球市場主要格局、海內外市場趣味存差異……近日,中國拍賣行業協會和網絡藝術品研究平臺 Artnet
全球有限公司聯合發布了
《2012年全球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統計年報》。
年報顯示,隨著中國文物藝術品收藏投資的升溫,世界其它地區作出相應調整以順應市場對中國藝術品收藏日益高漲的興趣。2012年,全球共有593家企業從事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其中,中國大陸以外共有238家拍賣企業經營中國文物藝術品,比2011年增加5.3%。增長主要見于亞洲、歐洲和北美。
在2012年中國大陸成交額大幅回調,導致全球市場縮減37%的背景下,海外的中國文物藝術品成交額表現穩定,總成交額達166億元人民幣(25.2億美元),較上年度增長2%,占全球市場的36.5%,一個全球性的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已經形成。
另有數據顯示,中國文物藝術拍賣市場已呈現由少數頂尖拍賣企業占據主導地位的“一九格局”。2012年全球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成交額排名前60,約10%的拍賣企業,占據88%的市場份額。其中,排名前6(其中3家為中國企業,另外3家為海外企業),約1%的拍賣企業,又占據全球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份額的45%。地域方面,中國大陸(北京)、歐洲(倫敦)、北美(紐約)占據全球主要市場,其中,中國大陸、歐洲及北美地區的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企業的數量分別占據總數的60%、21%和11%。
年報還揭示了,海內外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的市場趣味存在明顯差異。從拍品成交額方面看,中國書畫為中國大陸地區的第一大門類,約占市場成交總額的三分之二,第二大門類為瓷玉雜項,占市場總額的五分之一;而在海外地區,瓷玉雜項則主導,占市場總額的五分之三。此外,在拍品價格表現方面,盡管2012年全球90%以上的中國文物藝術品成交價格均在50萬元人民幣(約7.6萬美元)以內,但高端市場的表現差異明顯。中國大陸地區平均價格最高的門類為古代書畫,最低則為郵品錢幣、古籍碑帖和小件瓷器;而在海外市場,平均價格最高的門類為僅占成交總額15%的現當代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