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證券發行與承銷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修改后,"打新"散戶投資者的空間被急劇壓縮,機構的空間則有所增長。”一位不愿具名的私募基金合伙人告訴《金融投資報》記者。
近日,證監會修訂并發布《辦法》,對五個方面進行了修改,而備受關注的,則是對新股取消了行政限價以及提高網下配售比例。接受記者采訪的業內人士認為,這對抑制打新、炒新起到良好的抑制作用。由于證監會此次的目標群體主要是散戶投資者,那么“打新”散戶何去何從?一位投資顧問告訴記者,為了獲得這一部分市場,不少基金公司都有推出“打新”基金的計劃。
機構獲得更大空間
為落實《中國證監會關于進一步推進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意見》提出的改革內容,證監會對《辦法》主要進行了五個方面的修改:一是取消行政限價手段,引入主承銷商自主配售機制,提高定價和配售的市場化程度;二是提高網下配售比例,調整有效報價投資者家數的限制,發揮公募基金、社保基金定價作用,加強對定價和配售的市場化約束;三是調整回撥機制,改進網上配售方式,尊重網上投資者認購意愿;四是提高發行承銷全過程的信息披露要求,強化社會監督;五是完善行政處罰、監管措施、自律監管、記入誠信檔案等多層次的監管體系,進一步加強監管,強化事后問責。其中第一、二條受到了業內人士的重點關注。
德邦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張海東認為,此次主要是針對新股發行三高的抑制辦法,其中采用了市場化辦法,增加了券商的自主定價,讓券商自已平衡好買方和賣方的利益,制度自約了上市公司超募,加強了中介機構的處罰力度。
安信證券一位不愿具名的投資顧問告訴記者,取消行政限價手段,引入主承銷商自主配售機制,提高網下配售比例,調整有效報價投資者家數的限制這四點都是券商十分關注的。“取消行政限價但引入主承銷商自主配售機制,這讓券商的操作空間加大,對于散戶投資者"炒新"、"打新"的非理性行為起到了抑制作用。此外,對于散戶投資者而言,他們的炒新空間更少了。”該投資顧問說,“近期出臺的文件中提到,現在網下配售比例達到60%,散戶網上申購的比例只占40%。也就是說,如果上市公司發行1億股,機構投資者就占到6000萬股的比例,剩下的4000萬股才是所有"打新"散戶的空間。這樣一來,散戶投資者對于新股股價的影響能夠有所收縮。”
申購模式發生改變
除網上發行比例下降外,對于喜歡“打新”的散戶而言,在操作上,“以前慣行的現金申購模式發生了改變,如今散戶投資者網上申購只能以其當日持有股票的市值參與配售。”上述投顧以深市調整后的規則舉例道,“如果當天散戶一共持有100手貴州茅臺,而當天貴州茅臺股價為50元一股,那么該散戶就是擁有50萬的股票市值,每5000元市值折算為500股可申購額度,由于深市新股一個號是500股,該散戶可以申購100個號。”
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師楊德龍認為,市值配售意味著如果空倉或者市值不足1萬,即使有大量的資金也不能參與打新股,這對于此前純粹通過“打新”進行無風險套利的資金影響較大。
事實上,下個月將有50家企業上市,都將在深圳交易市場中小板掛牌。由于這些企業都通過了層層篩選,經過了嚴格的審查,企業質地比較優秀,很多投資者都有“打新”的沖動。但就修改的政策來看,網下配售達到60%的比例,并且網上申購的模式發生改變,對于散戶而言,“打新”越發困難。“在此背景下,不少基金公司都有推出"打新"基金的計劃,在具體的操作細則落地后,將會推向市場。”上述投顧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