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本周一遭遇重創,明顯提升了參與創業板融資的投資者爆倉的風險。但是,在系統性風險面前,融資資金卻表現得異常堅強。統計顯示,本周一盡管創業板整體呈現融資凈償還的格局,但卻有五成標的股實現了融資凈買入。分析人士認為,融資逆市做多創業板與主力資金博弈動作密切相關,考慮到該板塊是IPO重啟后受沖擊最大的品種,加之目前面臨估值過高的問題,短期仍應提防下跌風險。對于創業板兩融標的股,伴隨股價的進一步下跌,未來出現融資償還潮或難避免。
五成標的股暴跌中融資凈買入
新股發行重啟的靴子在上周末終于落地,這令本周一的滬深股市出現明顯波動。在眾多板塊中,創業板所受沖擊最大。
從周一盤面看,滬深主板大盤特別是滬綜指,表現比較穩定;與之相比,今年以來持續走強的創業板指數則出現暴跌。截至周一收盤,創業板指數下跌8.26%,個股更是一片“墨綠”。統計顯示,算上停牌股票的情況下,周一355只創業板股票中,有近230只個股收報跌停。也就是說,當日有超過六成的創業板股票是以跌停報收的。跌停潮的出現,令人們自然將目光投向了融資融券市場。近期昌九生化引發融資爆倉的慘狀仍然歷歷在目,深陷創業板中的融資會不會重蹈覆轍成為市場關注的重點。
從融資市場看,12月2日,滬深股市融資余額為3235.58億元。其中,當日融資買入289.67億元,融資賣出288.71億元,凈融資買入額為9613.18萬元。與整體市場融資凈買入相比,創業板本周一則表現為融資凈償還。統計顯示,當日創業板融資買入額為16.66億元,融資償還額為16.87億元,融資凈償還額為2075.93萬元。在股價暴跌的背景下,創業板整體出現融資凈償還順理成章。
但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從個股數據看,周一暴跌中融資做多創業板股票的積極性其實非常高。在34只創業板兩融標的股中,周一出現融資凈買入的股票多達17只,即在股價暴跌過程中有半數創業板標的股仍然獲得融資資金的積極做多。其中,網宿科技、碧水源和華策影視當日融資凈買入額最高,分別達到了5147.96萬元、3357.87萬元和3146.12萬元。
資金博弈式做多難持久
在系統性風險來襲的背景下,卻有半數創業板股票選擇繼續融資做多,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一個可能的解釋是,基于中國經濟轉型的大背景,融資資金選擇在代表新經濟方向的創業板里堅守,并且將短期股價下跌視為進一步建倉的好機會。但是,這一判斷存在兩個非常不合理的地方。其一,考慮到杠桿因素,融資資金更青睞右側交易策略,在股價尚未企穩的時候,雖然會有部分資金愿意嘗試“刀口舔血”,但力度應該非常有限,絕不會出現五成股票同時融資凈買入的情況。其二,無論從估值、年內股價漲幅乃至所屬行業看,本周一出現融資凈買入和融資凈償還的創業板股票,都不存在明顯的差異,而如果基于中長期戰略布局,融資對大體處于同一狀態的股票不應該存在南轅北轍的操作差異。
分析人士認為,對于創業板股票在暴跌中出現大比例融資凈買入,更應該從主力資金博弈的角度來理解。實際上,本次的創業板系統性下跌,發生得比較突然,這令此前深陷個股炒作中的資金猝不及防,根本談不上出貨。而在暴跌已經發生之后,如果資金選擇低位賣出,從創業板有限的流動性看并不現實。更為可行的方式是制造波動,在股價震蕩反彈中逢高擇機賣出。若這一假設成立,那么利用融資平臺支撐股價甚至制造反彈機會,就成為主力資金比較合理的選擇了。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新股籌碼供給增加的背景下,創業板股票此前因為稀缺性獲得的估值溢價正在收斂,而此前該板塊資金推動式上漲的格局也伴隨股價暴跌而發生了顯著變化。可以認為,創業板未來出現進一步調整的概率很大。這使得基于資金博弈目的的融資買入,很難對股價構成持續支撐。更進一步看,這部分博弈性質的融資未來一旦償還,反而會加劇創業板相關個股的調整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