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市場對美聯儲收緊政策的預期引發了市場劇烈動蕩,這令亞洲警惕對美元的依賴,且促使它們使用當地貨幣來完成貿易和其它交易。
亞洲正采取各種行動來降低對美元的依賴:
新加坡金管局周二稱,中國和新加坡將引入兩國貨幣之間的直接交易。中國將授予新加坡投資者人民幣500億元(合82億美元)的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額度。
本月初,中國央行和印尼央行簽署了規模1000億元人民幣(164億美元)的貨幣互換協議。
現在,中國央行還與澳洲聯儲、韓國央行和一些歐洲國家的央行簽署了貨幣互換協議。
本月,韓國央行與印尼簽署了貨幣互換協議。
馬來西亞與阿聯酋簽署了200億美元的貨幣互換協議。官員們稱,除了現在與中國和日本簽署了貨幣互換協議,他們正考慮與更多國家簽署貨幣互換協議。
這些互換協議的規模相對較小,但是這可稍微降低投機客襲擊亞洲國家的貨幣的沖動,使它們國家的貨幣走勢更加能夠反映外貿需求和經濟的基本面。
對中國而言,央行的互換協議可以加快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促使人民幣自由兌換,以及開放資本賬戶。
更廣泛來講,這些貨幣互換協議的目的是為了支持雙邊貿易,降低成本。
最直接的目的是,由于今年夏季的市場動蕩,亞洲國家希望提高金融穩定性。韓國一位官員上周表示,降低對美元的依賴能夠使央行更好的管理市場波動性。
三菱東京日聯銀行的策略師Takahiro
Sekido表示,
中國和韓國政府想避免過度集中的持有美元和分散外匯儲備風險;它們將繼續這項行動。
本月初,李克強總理在文萊對東亞諸國領導人稱,現在很有必要通過提高外匯儲備和簽署貨幣互換協議來加強該地區的金融穩定。
亞洲開發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李昌鏞在與他人合著的論文中稱,在國際交易中擴大使用人民幣和日元能夠幫助亞洲處理當地危機,以及降低對美元的依賴能夠使亞洲地區的經濟更加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