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華社發 |
韓國整容業發達眾所周知,從鄉村到城市,眾多韓國女孩把整容當做人生獲取成功的必須準備;而隨著《江南Style》之類“韓流”娛樂產品風靡國際,“韓式整容風”也吹到海外,成為韓國醫療旅游的熱門項目,在韓裔美國人群體里尤其受歡迎。
這股風潮引起美國媒體的注意。讓美國人困惑的是:“韓式整容”打造出來的并非傳統意義上的“韓式美人”,而是一個個抹去民族特征、結合西方和韓國娛樂業審美標準的流水線美人。
“V型臉”正當紅
把1960年和2012年的“韓國小姐”冠軍照片放在一起,韓國人的審美觀在半個世紀內發生了怎樣翻天覆地的變化一目了然。
1960年的選美皇后孫美子(音譯)是外國人印象中的傳統韓式美人:面若銀盤,小眼扁鼻;2012年的冠軍李圣惠(音譯)則有一張下巴削尖的“V型臉”,大眼,鼻子小巧細高。
事實上,瀏覽一下韓國近年來的選美比賽選手或韓國流行娛樂界女星的玉照,會發現她們和李圣惠基本上是同一個類型的美女。
這種像流水線生產出來的“標準”美貌,是眾多韓國少女的夢想,也是出生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17歲韓裔少女黑莉·金心之所向。她已做過隆鼻和開雙眼皮手術,但仍不滿意:她覺得自己臉太圓。
她聽說韓國近年流行一種所謂“V型塑臉術”,能讓臉看起來像孩子般嬌嫩細巧,在韓國新生代明星中尤為盛行。黑莉·金本來馬上該上大學了,但她準備延期一年,用這段時間打工掙錢,攢夠去韓國做“V型塑臉術”的費用。她的決定得到家人全力支持。為何不呢?她母親、姨媽和表姐全去韓國整過容。
美國哥倫比亞牙科醫學院頜面外科醫生戴維·A·科斯洛夫斯基定期會做“V型塑臉術”,只不過在他那里,這項手術稱為“頜骨矯正術”。“這首先是一項用于矯正牙齒排列不整齊問題的功能性手術,它確實有審美上的效果,但我們做這個不是為了好看。這是一項復雜、高風險的手術,可能引發永久性麻痹,也有手術致死案例。”
這也是項很痛苦的手術:頜骨拆線要等6星期,面部腫脹可能需要半年才能完全消失,但這種風險和痛苦抵不過女孩們變美的渴望。
金不打算在美國做手術,即使韓裔醫生也不行,因為其經驗沒韓國本土醫生豐富。“(在整容領域)韓國的水平先進得多,而且收費沒那么高,”黑莉·金說。
在韓國,各類整容手術費用通常是美國的1/3,而且受龐大需求推動,韓國醫生通常樂于開發和應用創新技術。
“美容整形”源自美國
美國紐約大學從事社會文化分析的韓裔副教授李荷瑾(音譯)說,很多韓裔美國人扎根美國僅幾代人,對韓國文化仍有根深蒂固的認同感。“她們追捧韓國流行文化,希望長得像她們喜愛的女演員,她們可能認識某個阿姨去韓國做手術后變得很漂亮。”
韓國整容風之盛絕非美國可比。據國際美容整形外科學會統計,20%的韓國女性都做過某種整容手術;在美國,這個比例僅為5%左右。
不過追根溯源,“美容整形”概念最初還是美國人帶到韓國的。1954年,美國整形醫生拉爾夫·米勒德隨駐韓美國海軍陸戰隊來到剛剛結束戰爭的韓國。他的部分職責是協助治療因車禍和燒傷等意外毀容的韓國患者。據韓國學術刊物記載,米勒德做了韓國首例開雙眼皮手術。
米勒德說,他想通過幫亞洲人打造更西方化的面孔,幫助他們更好融入國際經濟舞臺。“亞洲人的眼瞼給人一種消極印象,似乎象征著東方文化中淡泊克制、對萬事無動于衷的態度,”他后來在《美國眼科學雜志》上撰文說。
從此,開雙眼皮手術在韓國流行起來,希望取悅美國大兵的韓國妓女成為首批客戶,主流文化也很快接受“為變美而整形”概念。1961年,韓國第一家整容診所開張營業。直至今日,開雙眼皮仍然是韓國最受歡迎的整容手術,隆鼻手術位居第二。
從“西方標準”到“韓流標準”
不過,今天的“韓式整容”似乎不再關乎“把東方人變得像西方人”。韓國OZ整容醫院醫生樸厚農(音譯)說:“如今大多數人都想要一張小而窄的臉。如果仔細觀察一些白人中的名人,你會發現很多人都有寬大的頜骨和高聳的顴骨。但你看看亞洲的明星,他們都是窄頜骨、低顴骨。”
樸厚農說,他的客戶多數想改變面貌上的顯著朝鮮民族特征。“多數亞裔人都是寬顱骨、大臉盤,下頜骨即使只是稍微有點寬,也會讓人顯得笨重、沉悶和刻薄。削骨術能讓他們的臉變得更小、更窄、更好看。”
人類學者歐金尼婭·考20年前曾在學術論文《種族面貌特征的醫學處理》中指出,在美國的亞裔女性有一種“自我種族歧視”,她們受西方社會主流文化影響,希望改變可能給人負面印象的面貌特征,“與其說是一種改造,不如說是一種標準化程序”,目的是為了更好地融入西方社會。
如果說高鼻梁大眼睛是西方人的特色,“V型臉”則完全是亞洲人的發明,它并不符合美國人的審美觀。考也承認,她20年前做研究時,完全沒聽說過“V型臉”。
一些學者認為,V型臉的風行應歸功于韓國流行娛樂產業的興旺。如今,連美國Billboard都有韓國流行金曲版,韓國化妝品經明星廣告推廣,也在美國市場占有一席之地。
紐約大學研究東亞文化的教授奧莉加·費多倫科說,韓國明星特別注重保持外表的最佳狀態,以鞏固在粉絲中的人氣。“通過整容手術完善外表和通過鍛煉保持健康身材一樣重要,疏于打理自己的外表往往被視為缺乏自律和自愛的表現,于是產生一種觀念,即一個‘不漂亮’的人獲得成功的機會較少。”
就業競爭導致整容熱
即使遠在韓國鄉下小鎮古米,當地古米中學的女生們也被鋪天蓋地的電視和網絡視頻“洗腦”,向往像流行少女組合“少女時代”或“奇跡女孩”成員一樣擁有小臉、大眼、細鼻子和尖下巴。
熒屏上看起來千篇一律的美少女們是經紀公司和唱片公司打造出來的產品,女星們大多不會坦言自己整過容,但觀眾心知肚明,甚至有些韓國娛樂網站致力于分析“哪個明星在哪家機構做過哪種手術”。
古米中學16歲女生蔡貞媛(音譯)從小就有心理準備:未來某天自己會去開個雙眼皮。“這是給高中女生的禮物,”她在一篇關于韓國整容風的作文中寫道,“她們會說,媽媽,要是你讓我去整整眼睛或鼻子,我會考出更好的成績。求你了!”
另一名女生姜娜妍已經得到父母承諾:一考完試就去做雙眼皮手術。她說:“很多公司不喜歡聘用整過眼睛和鼻子的員工,現在對這種做法有些抵制聲音,但企業還是只雇用好看的人。于是,父母會讓孩子在更小的年紀做手術,好使他們長大成人后看上去更自然。”
紐約大學的李荷瑾教授認為,韓國女人熱衷整容的風氣應從經濟環境分析。“在韓國,一個有能力成事的女人不僅需要掌握某種技能,還必須漂亮。韓國經歷1997年經濟危機后,就業競爭導致整容熱潮,人們盡其所能,只想在就業市場上搶占先機。”
無論學者們怎么說,黑莉·金不會改變自己的計劃。“只要能讓自己快樂,無論是接受自己本來的樣子,或改變模樣都沒有錯。不管你怎么決定,總會有人對你評頭論足,但只要堅持自我,就不會被人說服。”
[相關鏈接]
新加坡人迷上“韓式整容”
“韓流”不僅讓新加坡人熟悉韓國的流行娛樂明星們,也讓他們迷上“韓式整容”。
據韓國旅游組織介紹,到韓國接受整容手術的新加坡人從2010年的239人增加到2011年的468人。吸引他們到韓國整容的因素包括價格相對低廉、手術質量高和娛樂業“韓流”的影響。
韓國幾家整形機構告訴新加坡《我報》:新加坡客戶多為女性,不少人帶著韓國明星照片前來就診,要求照著偶像的五官整,最受歡迎的參照對象是女演員金泰熙和宋慧喬,還有流行組合“少女時代”成員;做得最多的是開雙眼皮、隆鼻和臉型修整。在韓國,這些手術的費用通常略低于新加坡。如雙眼皮手術在新費用為2000美元至5000美元之間,在首爾只需1500至3600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