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節后,滬深兩市總體維持震蕩盤升的走勢,上證指數、深證成指和創業板指的周線均收出陽線。上周,上證指數重新站上2220點,深證成指創出近4個月來新高,創業板指在創出1423.97點新高后有所回落。分析人士認為,三大指數的背離度正在逐步縮小,滬深兩市的結構性行情有望向縱深發展。
市場分化明顯
回顧上周的市場表現,除了上周四因國際板傳聞致大盤遇阻外,其余的交易日均以紅盤報收,表明市場強勢特征未改。10月8日至9日滬深兩市股指連續溫和放量走高,上證指數成功突破2200點,10月10日受利空傳聞影響市場出現放量下跌,其中,創業板指在創出歷史新高后開始跳水。10月11日股市受利好消息刺激出現強勁上漲,其中,銀行、地產、鋼鐵、煤炭、有色金屬等藍籌股走強。
上周,土改、互聯網等主題投資依然火熱,自貿區概念“熱”拓展至天津、青島、廈門等地。而華誼兄弟、光線傳媒等傳媒股則出現連續兩天暴跌。由此可見,市場分化明顯,熱點發生切換,小市值品種在刷新年內高點后出現調整,而大市值品種在自貿區概念的帶領下處于領漲狀態。
經濟繼續回升
從流動性方面來看,繼上周二央行逆回購放量之后,上周四央行再度展開14天期逆回購480億元,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市場對資金的渴求。數據顯示,上周公開市場上逆回購到期800億元。而上周二央行放量7天期650億元逆回購,以及上周四的480億元,實現凈投放330億元。國慶長假后由于資金回籠,加上10月份為財政存款上繳月的因素,市場對資金面壓力原本頗為擔憂,而央行的動作則似乎有意消除市場顧慮。
從經濟數據來看,國慶假期間,國家統計局公布9月份PMI為51.1%,較上月上升了0.1個百分點,連續3個月回升,經濟繼續呈現回升態勢,預計未來披露的經濟數據仍較積極,將對市場形成較好的支撐。
四因素影響本周走勢
總之,市場普遍預計,10月份大盤進入微妙平衡、上下兩難的階段。本周有四方面因素將影響后市走勢。
首先,本周將迎來經濟數據的密集披露。10月14日國家統計局將公布9月份CPI和PPI,同日國家能源局將公布9月份全社會用電量。10月18日國家統計局將公布9月份工業增加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等主要經濟數據,以及第三季度GDP。分析人士表示,以此前公布的9月份制造業PMI連續三個月回升的情況預判,本周基本面將持續向市場釋放利好效應。
其次,三季報披露拉開帷幕。10月底前上市公司將披露完三季報,業績將再次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高估值的中小市值題材股將面臨三季報業績的考驗。
第三,美國債務僵局出現轉機。美國國會眾議院共和黨領袖提出延長債務期限6周、不附帶任何政策條件的計劃,短期內將緩解全球投資者的悲觀情緒。
第四,上證指數繼續上漲將面臨120周周均線2290點的壓力,而在今年的反彈中,該壓力線一直制約著市場的反彈高度,所以,后市能否有效突破該線將成為本周市場關注的焦點。
投資策略方面,分析人士建議關注兩條主線:一是與改革相關的政策導向類股,如金融改革、養老概念股,以及受益于投融資體制改革的鐵路軌道交通產業鏈相關板塊等;二是每年四季度必熱炒的重組、高送轉概念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