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微博上流行一個段子,叫“阿貓阿狗都來開銀行。”曾幾何時,企業一窩蜂地做地產,如今又爭先恐后地開銀行:騰訊開銀行、美的開銀行、新希望開銀行……二級市場上,民營銀行概念股扎堆暴漲,但正宗的銀行股卻持續低迷,這也引來專家吐槽:“一個立志考清華的小學生的身價要高于一個清華的畢業生。”
現象
民資掀開辦銀行潮,二級市場股價飛漲
當下中國企業流行啥?開銀行!據媒體報道,截至目前民營銀行申請意向已多達20余家,未來還將有企業陸續加入這一陣營。而這些欲開辦銀行的企業不少都是A股上市公司。
從二級市場來看,民營銀行概念遭到市場資金熱炒,凡是沾上民營銀行概念的個股則紛紛大漲。昨日,格力電器就借著民營銀行的東風讓股價飛漲了一下。
格力電器昨日發布午間公告稱,公司控股子公司珠海格力集團財務有限責任公司與珠海橫琴村鎮銀行股東進行了前期接觸,由此證實擬涉足銀行業務。但公司也表示,目前并未達成任何意向,具體合作方式亦無法確定。午后復牌,格力電器股價瞬間被直線拉升,臨近尾盤時再度被拉升,截至收盤大漲8.78%,報28.5元。
據同花順顯示,目前被收錄在民營銀行概念板塊內的個股共23只,其中多只概念股在9月以來股價出現大幅上漲。如友阿股份、蘇寧云商股價9月以來漲幅分別為59.89%和56.88%。此外,中關村、報喜鳥、金發科技、杉杉股份等概念股股價漲幅均超過20%。
繼上一交易日大漲逾3%,昨日民營銀行概念板塊出現回調,近7成概念股出現下跌,板塊跌幅1.32%。對此,大智慧分析師謝祖平表示,民營銀行概念題材已形成,后續還會炒作,而且會有越來越多的公司加入民營銀行陣營。
爭議
想開銀行的遭熱炒,開銀行的被冷落
在“探索設立民間資本發起的自擔風險的民營銀行”的政策鼓勵下,民營資本辦銀行終于“夢想照進現實”,相比之下,正宗的銀行股反倒被冷落。據統計,截至昨日收盤,僅浦發銀行本月以來股價漲幅超過10%,包括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招商銀行等在內逾4成個股股價出現下跌。這與民營銀行動輒超過20%的漲幅確實不能相提并論。
“準備新開銀行的公司就能漲?老牌的銀行就不能漲?這就像一個立志考清華的小學生的身價要高于一個清華的畢業生。大家議議。”昨日,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大霄發布這樣一條微博,如此有意思的比喻也引來很多網友熱議,不少網友將民營銀行概念被熱炒的現象歸因于“A股特色”。“這個就如同清華的高材生畢業后當了屠夫;而還沒考上清華的小學生前途卻不可限量!朦朧才是美!”甚至有網友直言:“股票買的就是預期。”
而微博實名認證為投資證券評論人、私募人士阮一飛的@投資者阮某人就表示,“最近很多人都吐槽說:參股銀行、做民營銀行的大漲,但真正的銀行股卻不漲(自貿區神馬的除外),非常不爽。”他認為民營銀行概念之所以大漲有一定的投資邏輯,目前國家政策鼓勵和支持的是民營銀行,不是所有銀行。民企做銀行開辟了新的融資渠道,有利于企業的存續和發展,在二級市場的擴股融資行為會大大減少。此外,民營銀行能盤活企業留存資金,同時也是企業新的利潤增長點。
“我的微博是在說市場的態度,”昨日,李大霄對記者表示,“準備開銀行的大漲,真正的銀行股不見漲,這讓人有點哭笑不得。”他表示,銀行股是正規軍,民營銀行概念股是游擊隊,兩者不在一個檔次。民企要開銀行是否開得成,開了之后是不是比“正規軍”好?李大霄表示,銀行股作為“正規軍”實力強,目前還沒出手。
民企為啥爭相開銀行
破除融資困境+暴利誘惑
“如果按照銀行5-10倍的估值,那應該是參股銀行,拉低估值,股價下跌。既然炒作,股價上漲,那邏輯肯定是通過設立銀行獲取資金。”謝祖平表示,市場正是按照對公司受益的角度進行炒作,也就是說企業可以通過開銀行獲取低成本資金,解決企業的融資困難。從目前表示要設立銀行的公司來看,包括紡織、家電連鎖、地產企業等,這些企業對資金需求量都很大,而設立銀行就可以解決資金問題。
除了解決融資難題,銀行業的暴利應該也是吸引民企爭相辦銀行的動力之一。以中國最大的商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為例,2012年末工行的市值為2364億美元,連續第五年蟬聯全球市值最大銀行。從賺錢能力上看,連三大石油巨頭都要給銀行業讓路。此外,銀行業的ROE水平(凈資產利潤率)也明顯高于其他行業,上市銀行的平均ROE2011年為21.33%,遠高于實體產業。
對于眾多上市公司而言,開設民營銀行將是未來獲得巨大利潤的重要一步,也是緩解由于實體經濟下滑導致的主營業務利潤下降的又一收入來源。
專家提示風險
拿什么和國有銀行競爭?
不良資產如何處置?
對于目前多家上市公司欲開辦民營銀行,中央財經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研究員中國金融智庫首席金融學家宏皓表示,上市公司批量設立民營銀行前景堪憂,“如今的大批量上市公司去設立民營銀行的風險要比10年前的房地產投資大很多。”
宏皓提醒上市公司,利率市場化已逐漸放開,未來銀行業的競爭將更加激烈,凈息差收縮是必然趨勢。未來的民營銀行拿什么和國有銀行競爭,還有不良資產出現該如何處置還都不得而知,上市公司不能只想著一旦設立民營銀行就能賺得盆滿缽滿。
與當年企業一窩蜂投資房地產相比,宏皓表示,“房地產投資屬于實體投資,在當年是可以通過銀行貸款來完成開發的,不完全依賴資本金,這10年里的投資賺錢了,未來的房地產向養老地產等專業方向發展,認為自己賺不了錢的話可以將未開發的土地轉讓,從而全身而退;而民營銀行則不同,需要專業的團隊以及極高的風險管控能力,如果發生風險,在法律上是無可退之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