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修訂后的《基金運作管理辦法》尚未公布,但是業內人士表示,預計最終結果對FOF(基金中的基金)產品這塊的改動不大。從已了解的情況看,多家基金公司均有意愿發行FOF產品,并已在籌備中。部分基金公司表示,初期可能會先投資自己公司旗下產品。
相關細節尚待明確
有業內人士表示,盡管修訂的《基金運作管理辦法》還未出臺,但最終出臺的法規對允許做FOF產品這塊估計改動不大,基金公司有望開展這一業務。據了解,多家基金公司均有推出FOF產品的意愿,因為這是一個很大的市場,目前只是在等待監管層的具體細則出臺。
有基金公司產品部人士介紹,公司早在去年就已經開始研究FOF產品,目前正在積極準備中。不過,產品的具體設計還需等證監會有關細則出臺后再定,相關細節需要明確投資比例限制、如何解決雙重收費等問題。該人士預計,投資每只基金的比例可能會限制在不能超過基金資產凈值的10%。對于FOF產品,雙重收費問題也非常關鍵,因此期待管理層能出臺有關規定解決這一問題。
另有基金業內人士表示,對于基金公司而言,FOF產品的投資和管理較為簡單,一旦細則出臺,很快就能設計出相應產品。目前,除了雙重征費等問題需要解決外,投資比例等一些細節也要等待具體規則出臺。假如投資于其他基金公司的開放式基金,投資比例不能超過該基金資產凈值的10%,而公司又無法獲知其他公司基金的每日資產規模,那么,如何確定是否超過限制和標準呢?再如凈值計算,公司也難以隨時了解其他公司基金的凈值,這樣也就難以每日計算FOF的凈值。
投自家基金可能性大
從投資管理、清算、規模等方面考慮,投資于自己公司旗下基金的FOF產品,對于基金公司來說更為“現實”。
上述基金公司產品部人士指出,其公司未來的FOF產品,很可能就是投資于自己公司旗下產品。“畢竟是同一公司,更清楚產品的配置情況和基金經理的投資風格!被鸸究梢詾橥顿Y者做大類資產配置。而且,基金公司的FOF將比第三方投顧和券商產品更有競爭力。他表示,其實券商早期推出的產品就是FOF,但后來關注度下降,就是因為收益不理想,所以,最終誰的FOF能取得成功,還是要看業績。而第三方投顧的FOF,其實是提供一個組合建議,不能自己發產品募集資金。
也有業內人士提出,如果投資于自己公司旗下基金,一旦哪只基金規模太小而瀕臨清盤,是否可以通過增配這只基金“救命”,現在大家對這一點也有爭議。
不過,從理性的角度來看,基金公司的FOF產品即使投資范圍為“自家”基金,也應當以實現業績為出發點。有基金產品部人士指出,FOF的收益定位應當以絕對收益為目標,不然投資者自己就可以構建組合,還避免了雙重費用問題,又何必購買基金公司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