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市場國家貨幣近期出現持續貶值,加之在美國量化寬松政策將要退出的預期影響下,目前依然在高位盤整的人民幣會不會也出現持續貶值的走勢?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近日在一場以國債期貨為主題的論壇上對人民幣未來的走勢進行了詳細闡述。他稱,從2005年以來,市場上出現人民幣將要持續貶值的聲音至少不低于三次,但是實際情況是,人民幣匯率并沒有出現這樣的走勢。著眼于未來,人民幣也不可能出現持續貶值的走勢。
對于這樣的判斷,連平認為主要基于兩個重要原因的分析。
原因之一是基于中國和國際經濟不平衡的存在。其實近年來這種不平衡的趨勢已經有所改變,中國現在的貿易順差已經出現收縮。“中國目前對大多數貿易國都是逆差的,從逆差的角度來說,人民幣要貶值是有理由的,因為貶值能改善我們的逆差。”連平說。但是在他看來,目前中國和國際經濟不平衡的說法主要體現在中美之間貿易的不平衡,中國對美國的順差依然很大,這其中的原因很復雜,那么中美貨幣之間的匯率,長期來看,它依然在提升。由于美元又是國際上的主要貨幣,因此,人民幣的實際有效匯率長時間以來也是持續提升的。
連平認為,人民幣大幅度升值是中國企業所不能承受之重,所以在未來的時間里,人民幣雙向波動、小幅升值將是常態;而持續貶值的走勢在中美貿易沒有出現平衡的時候將不會出現。
在連平看來,人民幣不會持續貶值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國現有的國際收支情況與過去不同。過去人民幣曾經出現過大幅度貶值的歷史,從1.7一直貶到8的情況下,中國都沒有問題,但是那個時候中國的資本流動非常小,在有關匯率與貿易管理中,中國只要關注自己的貿易問題就可以了,但是現在不行了。因為一種貨幣的貶值與資本流動和貿易這兩者的效應是相反的。貨幣貶值只能對改善貿易有好處,但是貶值對資本流動是不利的。如果人民幣持續貶值的話,那就意味著人民幣的資產價格要下跌,股市要下跌,房地產要下跌,持有人民幣資產的人,就會減持,資本就會流出。如果持續貶值出現,將會帶來大量資本外逃。
“現在看我們的國際收支平衡表,資本賬戶大約占經常賬戶的四分之三,但是貿易和服務領域中間實際上很大一部分是資本流動,也就是說這兩者實際比例在一比一左右。”連平認為,在這種情況下唯一合適的匯率政策是兼顧這兩個方面的匯率政策,即匯率基本穩定——大幅升值,中國企業難以承受;大幅貶值,資本流出的風險巨大。
目前市場上又出現美國年底將要退出量化寬松政策從而帶來人民幣將面臨大幅貶值壓力的聲音。但在連平看來,這種貶值趨勢不會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