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證券“烏龍指”事件對量化投資的拷問還在持續。
本報記者統計發現,除了公募基金之外,券商資管、陽光私募和基金專戶等推出的量化投資產品也日益增多,尤其是避險和套利型產品十分風靡。
然而,公募量化基金產品無論是業績還是產品種類上,均弱于其它資管的量化產品。本報記者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國內量化公募基金約20只,總體管理規模僅200億左右。
“公募基金由于受到對沖不超過20%限制,量化基金的發展受到很大限制。”日前,北京某合資基金公司量化基金經理受訪時指出。
但這只是其中一個原因。
“偽”量化基金
如果從光大保德信2004年推出國內首只量化基金算起,量化投資產品進入公眾視線已經長達9年時間。
隨后,嘉實量化阿爾法、中海量化、長盛量化,富國滬深300量化指數等一系列量化投資基金接踵面世,在公募領域引入量化概念開始逐漸風靡。
按照北京某基金研究人士的說法,國內公募行業的量化基金主要有兩種,一是利用量化模型進行選股的主動型股基,二是增強型指數基金。
“對于前者而言,這一類基金主要是利用量化模型構建股票池,投資工作仍然由基金經理進行主動型管理。譬如華商動態阿爾法即是通過量化模型篩選高Alpha的股票,然后由基金經理進行選股和管理!鄙鲜龌鹧芯咳耸空f。
統計數據顯示,這一類基金約有15只左右。盡管同樣宣布利用量化策略選股,不過該類基金業績分化十分嚴重。截至8月27日,業績好的有申萬菱信[微博]量化中小盤、大摩多因子策略、上投摩根阿爾法股票和國泰金鼎價值等,收益率均超過10%,甚至達到20%左右;不過與之相反,光大行業輪動、中海量化策略、南方策略優選等基金則未獲得正收益,表現大幅落后于同類型基金。
“其中不少只是宣布使用量化策略,但是量化策略和基金經理的決策各占的權限并不明朗,量化其實只能算一個噱頭!鄙鲜龌鹧芯咳耸恐赋。
相比而言,包括富國基金在內,在增強型基金上的經營,是量化基金的另一個方向。不過由于以指數作為基礎,該類產品在收益率上受到指數牽制,在多年來的慢熊市中也很難取得引人注目的收益。
一項統計數據顯示,截至8月27日,今年以來包括指數型基金和QDII在內,基金契約中表示動用應用數量化策略或技術的新基金達到近20只左右。不過按照北京某合資基金公司量化基金經理的說法,按照量化基金的分類,其中真正能夠稱得上量化基金的不足5只。
“甚至有的量化模型篩選出的股票數量達到數十只,多數工作仍然由基金經理進行操作,盡管名義上屬于,但實際很難稱得上量化基金。”上述基金研究人士表示。
各類機構發展失衡
相比而言,陽光私募基金在量化產品的耕耘更深。iFinD統計數據顯示,目前運作的量化私募基金達到40只左右。其中多數產品為量化套利型產品,與上述公募基金的發展模式并不一致。
從業績上來看,今年以來約半數私募量化基金取得正收益,收益率超過10%的有9只,占到樣本的20%左右。收益率最高的外貿信托-化工量化雙核心策略、雙隆量化套利基金1號、雙隆量化套利基金2號等收益率均超過20%。虧損幅度最大的中融信托-融新354號(廣晟量化優選一號)年內凈值跌幅達到12.42%,其余多數虧損產品的虧損幅度在1%以內,整體業績優于公募基金中的量化產品。
僅從運作模式來看,陽光私募傾向于套利型產品,而公募基金依靠量化模型選股,也顯示出后者在量化產品發展上的不足。由于股指期貨配置倉位最高不超過20%的約束,公募基金發展套利型產品幾不可能。
“倘若不是光大事件,也許很少有人發現量化投資原來盈利如此可觀!比涨埃本┠澈腺Y基金公司量化基金經理表示。
這一觀點得到不少業內人士認可,光大烏龍指事件曝出之后,不少機構人士預測,下一步監管層會在機構風控上加大監管力度,但是不會影響量化投資在國內的發展,而是會提高這類產品的市場認知度。甚至深圳某私募基金人士受訪時,用量化投資的春天形容未來的發展方向。
不過,按照上述量化基金經理的說法,即使倉位限制較少的專戶產品,其發展前景也不容樂觀。
按照上述基金經理的說法,公募基金從事量化產品最大的限制還來自于硬件設備不足。
“光大的量化平臺搭建上的投資動輒數千萬元,而有的券商投入更是達到上億,基金公司的交易環境相比毫無優勢可言,而交易環境又是很多量化操作競爭的關鍵因素。”上述量化基金經理表示。
由于專戶產品中的量化產品應用與公募基金屬同一量化平臺,因此使得專戶產品并無競爭優勢可言。相比而言,陽光私募多通過租用平臺減少該類約束帶來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