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子公司產品越來越受到歡迎。證券時報記者了解到,目前基金子公司的類信托固定收益產品十分搶手,部分產品一推出便被搶購一空。
“上午短短幾小時賣了一個億,仍有許多客戶沒有認購成功。”上海某第三方機構銷售總監說,此款熱銷的基金子公司產品預期收益率為9.5%到10%,高于同類性質的信托產品,受歡迎的原因關鍵在于產品存續期限僅為一年。
據介紹,上述產品為德邦創新資本·徐家匯商業地產項目專項資產管理計劃,發行方德邦創新資本是德邦基金全資子公司,實際控制人為復興集團,資產超過1500億。該產品以徐匯區價值5.36億的土地抵押和項目公司100%股權質押作為擔保,認購起點為100萬,產品規模為1個億。
基金子公司產品熱銷,這并不是孤例。華南一家第三方基金銷售機構人士說,最近包銷了金元惠理旗下子公司發行的一款關于美的集團旗下某公司的產品,產品預期收益率在10%左右,產品為2年期,規模為8000萬,短短幾天已快募集完畢。
基金子公司產品熱銷的主要原因在于相對較高的收益率。據用益信托數據統計,今年7月份成立的集合資金信托平均預期年收益率為8.85%,而基金子公司產品普遍在9.5%以上。例如,天弘天方華光南京江寧大學城債權類資管、華宸未來-華夏大溪地項目(二期)資管、吾思基金昆明棚戶區資管(第二期)預期年化收益率分別達到11.8%、11.2%、12%。
普益財富研究員范杰分析稱,除了產品預期收益率,擔保物抵押率和股東背景也對產品能否成功募集起到較大作用。“往往擔保物抵押率越低的產品所能承擔風險越大,而一些股東背景實力較強的會以并購等方式對抵押物進行接盤,以保證產品到期兌付。”
基金子公司運作初期以通道類業務為主,目前業務類型涵蓋房地產信托、股權質押、資產證券化產等多個領域。業內人士認為,一方面基金子公司平臺在風控和業務開展上比信托平臺所受限制較少,另一方面基金子公司業務開閘還不到一年,尚未有產品到期,正處于風險盲區,因此發展阻力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