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北京銀行由于在多次換屆中,高層被“內定”,而屢遭董事強烈質疑。但8月該行行長換人過程中,卻因外資股東叫板而扭轉了局面。
8月2日,北京銀行董事會上,就新老行長更替一項議程,董事中間出現反對聲音。“有許多董事表示對嚴曉燕女士辭任行長職務表示遺憾和不理解,也有一部分董事表示反對,認為嚴曉燕女士管理經驗豐富,身體狀況良好,能夠繼續勝任行長職務。”北京銀行的董事會決議公告中,這樣直白地寫道。
盡管無法改變老行長辭職、新行長接任的決定,但在外資股東ING集團股東代表的強烈要求下,依照“國際慣例”,為新、老行長交接設置“過渡期”,未來一段時間里,老行長嚴曉燕與新行長張東寧將一起工作。
設“過渡期”一舉,從A股上市銀行的高管接替情況來看,北京銀行是首例。為此,記者電話聯系了北京銀行董事長閆冰竹,其秘書接聽了電話并回復稱,因自己沒有參加董事會,所以會上具體情況并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北京銀行確實首次為行長接替設置“過渡期”。
但是,對于過渡期期限長短,以及過渡期內新、老行長如何分工等具體情況,北京銀行并未給出明確答復。而在張東寧升任行長之后,副行長一職還暫無人選,屆時,副行長的任命會否再次引發董事質疑,又將如何處理?
外資股東強烈反對
盡管北京銀行是上市公司,但沒有在外資股東積極爭取下,換帥可能又將“沒得商量”。
8月2日在北戴河召開的這場董事會,由董事長閆冰竹主持,到會的17名董事需對7項議案進行投票。而從北京銀行的公告來看,其中6項議案都很順利地通過了董事們表決,但《關于聘任張東寧先生為行長的議案》這一項則引發董事們的“口舌之戰”。
一共7頁公告,有4頁都是有關董事們對行長職位更替的意見,其中反對聲音居多。據了解,近日原行長嚴曉燕因年齡原因提請辭職,接任者為原黨委副書記、副行長張東寧。而在公告中如此詳盡地披露討論內容的情況實屬少見,對此,北京銀行辦公室相關人員給媒體的說法是,“就為了把事實反映一下。”
實際上,反對也好,不理解也罷,董事們的反對聲音終難改變老行長辭任、新行長任職的結局,這一點,不管是外籍董事葉邁克,還是獨立董事吳曉球以及其他獨立董事,都心知肚明。
于是,以保證北京銀行平穩過渡為理由,葉邁克和吳曉球等提議,在新老人選更替期間設置“過渡期”,過渡期不超過一年。
在董事們看來,為老行長辭任、新行長接任設置“過渡期”非常有必要。吳曉球等獨立董事表示,當前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復雜多變,銀行出現流動性緊張,很多新的監管政策密集發布,銀行發展面臨著嚴峻挑戰。在這樣的環境下,商業銀行的主要負責人應保持相對穩定性。而嚴曉燕自任職以來,全面負責北京銀行經營管理工作,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在當前復雜的外部環境下,更應發揮嚴曉燕的獨特作用。
所以,“盡管新任行長人選非常優秀”,吳曉球等認為,為了北京銀行經營管理工作的平穩過渡,可以考慮設立幾個月的過渡期,以確保各項工作的順利交接,以及優秀管理經驗的延續和傳承。而其他董事也表示,行長職務責任重大,設立過渡期、實現行長人選平穩過渡對北京銀行發展至關重要。
葉邁克則建議,將嚴曉燕行長的任期延長一年,即至2014年上半年為止,在過渡期內,嚴曉燕行長應與繼任者一起工作。在他看來,如果嚴曉燕過早辭任,將會向市場發出憂慮信號,使繼任者很難取得市場的信任;但如果嚴曉燕與其繼任者并肩工作一段時間,將有效激發市場信心。
在綜合各董事的意見后,北京銀行明確表示,同意聘任張東寧先生為本行行長,但設立過渡期。理由是因擔任此職務需要履行任職考試、監管部門審核批準等程序,還會有一段時間和過程,為保證各項工作的平穩過渡和有序交接,才作出設立過渡期的決定。過渡期內,嚴曉燕仍履行行長職責,并與張東寧做好交接工作。
但是,對于過渡期期限長短,以及過渡期內新、老行長如何分工等具體情況,公告中并未提及。
新行長被指“組織內定”
而為新、行長接替設置“過渡期”,從A股上市銀行的情況來看,北京銀行是首例。尤其是今年以來,銀行業進入高管頻繁變動期。5月,工商銀行董事會通過了聘任易會滿擔任行長的議案;6月,招商銀行董事會通過了田惠宇擔任行長的議案;另外,交通銀行董事長一職由原副董事長牛錫明升任,原董事長胡懷邦則轉而執掌國開行董事長。但相同的是,這些銀行都沒有為其高管更替設置“過渡期”。
但在北京銀行董事們看來,設置過渡期,并非無章可循,反而更符合“國際銀行慣例”。
外籍董事葉邁克先生認為,設立過渡期符合國際銀行慣例,是良好公司治理的體現,并將有利于廣大股東、客戶和監管機構的利益。吳曉球等獨立董事表示,設立過渡期有國際先例,是個值得借鑒的做法。
至于過渡期有多長,吳曉球等稱,將建議與監管部門充分溝通,爭取不超過一年時間。
事實上,北京銀行因高管職位變動而遭自家董事質疑,已不是頭一次。早在半年前,因北京銀行換監事長一事也曾惹來一場風波,而質疑者就是有“任大炮”之稱的任志強。
1月15日,在任志強的新浪微博上,他以北京銀行董事的名義發布了一條“令中外所有董事震驚和憤怒的消息”。他稱,“今天北京銀行開董事會,代表只有不到10%股權的小股東的北京市國資委黨委,居然可以給上市公司的北京銀行下達撤銷未到屆應改選的現任監事長(保留了監事),并任命不是監事的人員擔任監事長的命令文件。嚴重違反了上市公司的管理規定和嚴重侵害了其他股東的利益。”并且,連發數條微博稱,北京市國資委嚴重侵害其他股東權益的做法受到董事會和代表眾多中外股東利益的股東董事的堅決反對。
并且,“先上車、后補票”的任職程序,給任志強“發飆”的理由。據了解,北京國資委對新監事長的任職決議是2012年12月27日發出的,但北京銀行才于2013年1月10日公告和1月15日補充公告前任監事長辭職、新監事長當選的消息。
而經歷6個小時的憤怒之后,任志強選擇刪除微博,對此他的解釋是“奉領導指示,此事不宜公開討論”。北京市國資委對此事的回應是,并沒有下發命令性文件,只是做了人選推薦。
在任志強炮轟北京市國資委之后,一場“央企高管任命行政化”的討論也在網上沸騰起來。有分析人士認為,對于有國資背景上市銀行而言,高管的任命已經流于形式,尤其是董事長、行長、監事長這“三長”的上任,基本上都是先由組織任命,任命過程并不會征求股東意見,最后再“象征性”地走一下相關程序。而且在組織任命之后,即使董事會和監事會有異議,決定也再難有所改變。
而早在今年1月時,據新浪財經報道稱,有消息人士透露,北京銀行內部傾向于將張東寧提為行長,還稱北京市組織部門已經啟動了對張東寧的考察,之后擬報監管部門批準。但北京銀行并未就此作出回應。
回到此次行長更替事件上來,這或許能夠解釋為什么即使董事們有反對聲音,也難以改變嚴曉燕辭任、張東寧接任的決定。“過渡期”的設置,在業內人士看來,是延長嚴曉燕任期的曲線策略。
新老行長分工問題無解
這次有商量的余地,有北京銀行內部人士透露,過渡期的設置實際上是應北京銀行外資股東IN
G集團股東代表的強烈要求,而這一點,也在北京銀行的公告中得到證實。公告稱,ING集團股東代表指出,
ING集團曾為CEO變更設立了7個月的過渡期,目的是為了確保領導職務和各項工作的無縫交接,因此,ING集團股東強烈要求北京銀行在行長人選變更時,同樣設立過渡期,做到與國際慣例接軌。
從北京銀行股東持股情況、董事長公開表態以及媒體報道情況來看,外資股東ING銀行在北京銀行頗具話語權。
據北京銀行2012年年報稱,北京銀行無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持股比例排名第一的是來自荷蘭的外資股東ING銀行,持有13.64%的股權;北京市國資委下轄的北京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則是第二大股東,持股比例8.84%;而占股比例為5.08%的第三大股東—北京能源(集團)投資有限公司,實際上也是北京國資委全額控股公司。后兩者股份合計13.92%,略超ING銀行。
董事長閆冰竹曾公開表示,“開董事會很艱難,我們提什么,他們總反對。”而據媒體報道,2005年12月22日,外籍董事第一次參加北京銀行董事會,就不同意擬在順義新城建立總部技術研發基地的議案,最終這項議案被否決。
在任志強微博質疑北京市國資委之后,據財經媒體報道,一位知情人士稱,任志強和外資股東方之所以沒有繼續抗議,是因為政府方面承諾,北京銀行今后的高管任職會按照市場規則辦理。另外,該知情人士還透露,政府把說服外資股東不采取行動的任務交給了任志強。8月13日,時代周報記者為此致電任志強,但他婉拒了記者的采訪要求。
而此次,北京銀行最終認可了董事們“國際慣例”的說法,并認為,設“過渡期”之舉,確實會給北京銀行的未來發展帶來一系列利好。公告表示,設立過渡期,有利于激發市場信心,贏得市場信任;有利于本行發展戰略和企業文化的順利延續,以及優秀管理經驗的傳承;有利于實現各項業務的平穩過渡,有效保護股東、客戶、存款人以及投資者的利益。并且,能夠彰顯北京銀行的全球化視野和國際領先的公司治理理念。
北京銀行即將要面臨的問題是,過渡期內新、老行長如何分工等具體情況。而在張東寧升任行長之后,副行長一職還暫無人選,董事長閆冰竹也到了退休年限,屆時,董事長、副行長的任命會否再次引發董事質疑,又將如何處理?本報對此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