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迎來了開門紅,上證綜指也再度站上2000點整數關口。多方的信心,來源于前一日央行1360億元逆回購釋放出來的寬松信號和外匯局批復的170億RQFII救兵。
事實上,這是自6月24日受“錢荒”事件影響首次跌破2000點以來,多方第四度成功收復該點位。
此前的三度收復2000點整數關口,出現在7月2日、7月10日和7月22日。四度失守,四度收復,多空雙方圍繞2000點展開了8次爭奪戰。
在最近的30個交易日內,創業板指數再創反彈新高,游資的瘋狂賺足了眼球;但同時,上證綜指也悄悄的打響了2000點的保衛戰。
每次跌到“1”字頭后,總有兩桶油、四大行等權重股政策在指揮下進行護盤,這遠不止一個“看不見的手”那么簡單。
“市場怎么發展,長期看改革,中期看刺激政策,短期看流動性波動。”一位大型基金投資總監表示,“近期2000點的反復爭奪也反映了中國經濟基本面上下兩難的現狀。”
2000點拉鋸戰
30個交易日,2000點四度失而復得,這究竟是怎樣一種糾結?
故事還得從今年6月份的“錢荒”說起。受6月初銀行間同業拆解和回購市場出現的空前貨幣大旱影響,資本市場出現了少見的恐慌:一個月之內上證綜指狂瀉485點,6月24日正式宣告2000點整數關口失守。
一個月的大跌,讓機構也不得不揮刀斷臂。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倉位均大幅度下降,一月內主力資金凈流出逾千億元。用“大逃亡”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
此前一直態度堅決、拒絕向市場提供流動性的央行終于按捺不住了。6月25日,央行表態“向符合宏觀審慎要求的金融機構提供流動性支持”。當日,指數在創下1849.65點的近5年新低后上演大逆轉,收盤僅小跌0.19%;隨后幾個交易,滬指震蕩上揚,并于7月2日第一次收復了2000點關口,收盤報2006.55點。
第一次2000點爭奪戰,最終還是在央行政策呵護下,以多方的小勝告一段落。
然而好景不長。7月8日,指數在政策利好空窗期再度大跌2.44%,收盤報1958.27點,2000點關口第二次失守。
好在7月9日便再度傳來政策利好:在廣西召開經濟形勢座談會上,管理層指出“宏觀調控要立當前、著眼長遠,使經濟運行處于合理區間,經濟增長率、就業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物價漲幅等不超出‘上限’。在這樣一個合理區間內,要著力調結構、促改革,推動經濟轉型升級。”
市場再度憧憬穩增長政策。7月9日、上證綜指止跌回升;次日更大漲2.17%,收盤報2008.13點,二度收復2000點關口。
當然,這期間少不了中國石油(601857.SH)11連陽以及四大行等權重股的多次在收盤前快速拉升的詭異護盤。
不過,這些護盤是否國家隊所為,一線頂尖人士的看法卻并不一致。而一位著名私募人士就表示,“看不懂是否國家隊護盤,但即便是國家隊護盤,后市依舊難言樂觀。”
脆弱的市場似乎越來越把希望寄托在政策“救市”上。
不過,經濟刺激的美好愿望卻在7月18日被潑了一桶冷水:當日財政部部長樓繼偉表示,“中國政府不會再次推出大規模經濟刺激政策,而是通過改革推進結構調整、城鎮化,更好地發揮市場內生性的作用,促進增長和就業。一是減少政府管制,二是繼續推進營業稅改增值稅改革。”
上證綜指應聲而下,并在次日第三次跌破2000點關口,收盤報1992.65點。不過,由于7月22日一篇“證監會要求部分擬IPO企業補充材料,IPO或延至8月后”的影響,滬指次日便探底回升,收盤小漲0.61%報2004.76點,第三次收復2000點關口。
有意思的是,這天中國石油最后半個小時又被連續涌入的大單快速拉升近2個點,直接導演了大盤的逆轉。
大盤第四次跌破2000點,是在7月30日。這次大盤跌破2000點與以往不同:恐慌來自創業板連續大漲后的調整壓力。這天,創業板早盤開盤后便再度快速下挫,最高跌幅接近4%,上證綜指承壓下行。
不過,政策救兵次日就到了。政治局會議表示,“要統籌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積極擴大有效需求,著力推進轉型升級,確保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任務。積極穩妥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政治局會議指出)當前政策的重點,是在面對‘環境復雜,局面困難’的困境下,‘穩中求進,穩中有為’。強調‘有為’,即有所作為。”中信建投證券表示,“如果說,前期政策的導向是觀察經濟的走勢,主要借重市場之手的話,現今,由于形勢的悄然變化,開始轉為啟動政府之手或者說政策之手來調節經濟走向。”隨后,國家外匯局和央行率先表態穩中有為:7月31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投資額度審批情況表顯示,7月共向15家機構合計發放170億元人民幣投資額度。截至7月底,RQFII總體額度達1219億元。
8月1日,央行再次實施逆回購操作,本周向市場凈投放資金1360億元,以緩解資金流動性緊張現象。
幾個政策利好同時顯現,上證綜指當日收報報2029.07點,大漲1.77%,30個交易日內第四次收復2000點整數關口。
8月論市:穩中有為?
滬指圍繞著2000點做俯臥撐,機構也忙著做短線。根據渤海證券基金倉位監測模型,納入統計范圍的482只偏股型開放式基金6月17日的平均倉位為85.95%,6月24日平均倉位則為86.24%,到了7月29日的平均倉位變成81.50%,其間每周都有小幅度的調倉行為。
由此可見,基金在6月25日前的快速下跌過程中,一直保持著較高的倉位(約86%),大盤跌破2000點后才開始大幅減倉,公募基金對波段節奏的把握可見一斑。
8月2日,創業板指數沖高回落,盤中再度創下1208.32的新高。一時間,無論是滬指2000點的爭奪,還是創業板新高的爭奪似乎都是多方占據了階段性優勢。但是,后市能否繼續穩中有為,頂尖投資人士也看不懂。
“(我)目前也沒有方向感,估計后市以反復震蕩為主。”曾被譽為公募教父的一位頂尖私募人士對記者坦言。
記者統計顯示,截至8月2日收盤,滬深300最新市盈率(整體法)僅為9.45倍,這一數據整整比2005年6月3日998點大底時的14.31倍低了三分之一。強調大盤股的“穩中有為”,似乎比結構性泡沫明顯的創業板要來的實在。此外,7月產業資本在中小盤上越發明顯的減持和8月份創歷史新高的解禁規模,增添了創業板后市走勢的不穩定因素。
“7月產業資本減持規模有所上升,增持下降明顯,其中增持277次、減持578次,增持金額34.46億元,較上月下降12.33億元;減持金額119.41億元,較上月上升8.05億元;中小板、創業板是減持大戶。”銀河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孫建波表示,“由于非主板估值仍然較高,后續減持壓力仍較大。”
“雖然我們一直看好創業板,但認為再度加速上行的概率很小,需要通過一定幅度的震蕩將通道擴寬以增強其穩定性。創業板指雖創新高,但風險信號開始顯現,需要提防是最后的沖頂。”國信證券閆莉也顯得謹慎,“主板方面依然維持此前震蕩回落判斷。”
“任何牛市預言都是蒼白無力和留下神棍的笑柄,任何中國崩潰的倉促結論也一樣是無根據無道理的標題黨。”另一位大型公募基金投資總監的論調或正道出了投資者們對當前行情的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