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類油脂近期經歷了一次引起市場恐慌的大挫,不論是美國還是國內期貨市場,多個品種少有地觸及跌停,并創下價格新低。盡管近兩個交易日價格有所反彈,但分析人士認為,在天氣、政策以及供需寬松等多重因素壓制下,下半年豆類油脂將是空頭市場。
資金并不看好美豆
近期,豆類油脂遭受重挫。上周五,國內大豆期貨跌停,豆粕、豆油以及棕櫚油、菜籽油、菜粕等相關品種集體大跌。截至本周二,大豆主力合約短短五個交易日跌幅達到7%;豆油一度跌破7000元關口,創下三年以來新低。
國際市場上,芝加哥期貨交易所豆粕和大豆期價連續走低,大豆近月合約近期跌至13個月來最低水平,豆粕合約連續多個交易日觸發跌停限制。
反觀去年7月份,以豆類為代表的農產品在天氣炒作下價格大幅上揚,其中豆粕成為最活躍的交易品種,主力合約沖上4000元大關并創下四年新高。
然而,面對同樣的天氣炒作季,今年豆類風光不再。由于缺乏做多基礎,資金對于豆類有著更大的做空動力。
布瑞克咨詢公司研究員林國發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美豆基金持倉仍處凈多頭,截至7月23日基金凈多頭為10.4萬手,雖然沒有遭遇資金的大幅做空,但凈多頭持倉持續維持低位,較去年同期最高25萬手左右凈多頭減少超過一半,表明市場資金并不看好美豆。
多重利空因素并存
豆類油脂期貨主要受到政策和天氣等多重利空因素的拖累。
廣發期貨分析師李盼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大豆下跌的主要原因是傳聞中國將拋售300萬噸國儲大豆并取消收儲政策。林國發認為,市場傳言國家不再收儲而轉為直補政策,而直補將直接降低大豆生產成本,打壓大豆價格。
盡管直補政策今年實施的可能性并不大,本周又有媒體報道稱直補方案被有關部門否決,但市場悲觀情緒只能說有所減弱,大豆后期能否走穩仍待政策的進一步明確。
天氣方面,每年7、8月份都是美豆的天氣炒作期,但相比去年美國遭遇50年一遇的大旱,今年的天氣難以激起漣漪。李盼認為,8月份為美豆生長的關鍵時期,一旦有不利的天氣預期可能使得美豆反彈。但從目前狀況來看,美國大豆優良率處于高位水平,并未出現減產跡象。豆粕和豆油的下跌主要是市場預期美國天氣良好,美豆恢復性增產可期。
美國農業部公開數據顯示,最近一周美國大豆生長優良率為63%,環比稍有下降。未來兩周內,美國中西部等農作物種植帶多數地區將迎來更多降雨,天氣將相對涼爽且潮濕,這對即將進入結莢期和灌漿期的大豆作物有利。
從供需基本面來看,大豆供需寬松的格局未變。除了美國大豆產量前景看好,在即將到來的年度中,阿根廷大豆種植增幅將趕超其頭號競爭對手玉米,提振大豆產量創紀錄的預期。
對于油脂市場,北京中期認為,整體供需情況偏空,全球主要油脂庫存消費比由降轉升,油脂供應趨于寬松;國內植物油消費已進入緩慢增長過程,與此同時,經濟發展放緩,國內反腐導致餐飲消費下滑,令油脂需求進一步停滯。
后期仍是空頭市場
本周三,國內外豆類市場均有所反彈,連豆漲幅更是超過2%,但這并未改變分析人士對于豆類弱勢的判斷。甚至有分析稱,下半年可能成為農產品空頭的盛宴。
事實上,近期大宗農產品的價格走勢已經顯現出這種跡象,豆類可能成為下跌的重頭品種。大宗商品數據商生意社近日發布的供需指數顯示,7月份監測的8個板塊中,農副板塊跌幅最大,下跌1.51%。
根據高盛最近發布的大宗商品市場觀察報告,南美的產量恢復和今夏美國生產種植前景的大幅反彈,將導致2013年下半年的大豆價格大幅下跌。
李盼認為,8月份是美豆生長的關鍵時期,重點關注因素還是美國天氣,如果不出現太大問題,豆類還將是空頭市場。林國發預計,美豆方面由于2013年度全球大幅增產,存在繼續下跌可能。特別是過了9月中旬后,市場已經不存在天氣炒作可能性的情況下,不排除下跌至1100美分/蒲式耳甚至1050美分/蒲式耳水平。
對于油脂而言,再次大幅下跌的空間則較為有限。林國發認為,過去半年多時間里,豆油現貨價格從10500元/噸下跌至6850元/噸水平,理論上目前價位已經是油脂的價值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