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銀行業協會發布了《中國銀行業發展報告(2012-2013)》(下稱《報告》)判斷,受利率市場化和一系列嚴格的監管措施影響,今年,銀行業凈利潤增速可能將下降至8%左右,并且,銀行業利息收入和營業收入的增速也將會進一步下滑至10%左右。 受實體經濟運行、宏觀政策調控和金融脫媒等因素的綜合影響,商業銀行仍將面臨多方面挑戰。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分析稱“今年全年盈利增速繼續放緩,整體景氣度繼續下行,生息資產增勢有望保持平穩,凈息差將繼續有所收窄,中間業務收入難現高速增長,不良資產仍可能有所反彈。” 《報告》指出,從短期來看,此次貸款利率管制的放開,對銀行業的經營和盈利情況都將產生一定的影響,但相對較為有限。這主要是因為政策主要是對占比不高的利率下浮貸款的定價產生一定的下拉作用,而對于利率上浮和以基準利率發放的貸款來說,原先定價已經較為市場化,不會因為這次的政策再發生大的改變。 不過,總體來看,銀行業利潤增速出現拐點的可能性不大。并且,2013年,銀行負債業務規模將穩步提升,增速繼續下降,將低于2012年的水平。存款“理財化”趨勢凸顯,資金流向趨于多元化;存款“定期化”趨勢進一步增強,主動負債加快增長;同業負債占比快速提升,負債資金來源更趨多樣化。 參與《報告》撰寫的多位銀行業內專家還認為,“目前貨幣供應增速較為平穩,總體流動性較為充足,發生流動性過度緊縮的可能性很小。商業銀行總體存貸比在一季度末為64.68%,比上年末的65.31%還有所下降;流動性比率為45.36%,僅比上年末略有下降。同時,銀行業盈利保持平穩增長,資本較為充足,風險防御能力持續較強! 盡管,當前我國金融體系不大可能爆發系統性的流動性風險,但是,2012年,受國內外經濟形勢變化的影響,部分行業和地區貸款到期無法償還的情況有所加劇,不良貸款增加呈典型的“區域集聚、行業集群”特點!秷蟾妗贩治龇Q,從區域看,長三角、江浙地區(尤其民間借貸發達地區)是不良率上升最主要的區域,成為不良貸款的重災區。從行業上看,鋼貿、光伏、造船等產能過剩的制造行業,依然是銀行不良貸款增長的高發行業。從產業鏈條看,由于上述行業的生產流通及上下游企業大都集中在長三角和江浙地區,從而使得銀行業資產質量的區域風險與行業風險具有較高程度的重合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