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在新產品的募集金額上基金的成果恐不如去年,但是從分紅的角度來看,今年實現正收益的基金顯得比去年大方多了。數據顯示,今年基金分紅的總額已經超過137億元,此數據不僅超去年同期45億元,按此發展速度還有可能改變基金分紅連年下降的命運。即便如此,仍有上投摩根等基金公司一毛不拔。
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截至7月30日,在可統計的1720只基金中(分級基金分開算)有237只基金進行了分紅,占比為13.78%,據了解,去年全年的基金分紅占比為11%。從金額來看,今年分紅的總額遠超去年。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基金分紅的總金額為137.98億元,每月平均分紅19.71億元。據了解,137.98億元的數據已經超過去年同期的45億元。
即便今年基金分紅熱情高于去年,但仍有上投摩根基金、華泰伯瑞基金、新華基金、海富通基金、英大基金、長安基金、寶盈基金等20家基金公司一毛不拔。
是什么原因讓這些基金公司今年上半年一毛不拔?一位分析師表示,在不分紅的基金公司中有些為次新基金,這些基金公司的渠道和業績較弱,如英大基金等屬于此列。而像寶盈基金,雖然旗下股權問題已經解決,但是近三年均沒有發行新產品,規模變化不大,收入也大大下降,不分紅也情有可原。此外,還有一些次新基金公司,由于渠道能力較弱,公司均沒有邁入正軌,暫不分紅也可以理解,同時一些小型基金公司也是如此,例如英大基金和長安基金。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今年來業績排名較前的基金公司也不進行分紅,讓人感覺難以理解。如上投摩根,今年該公司業績表現可圈可點,而且上投摩根旗下的新興動力還拿下來最為耀眼的股基冠軍頭銜,該公司旗下基金也不進行分紅令人費解。
上述分析師表示,基金的分紅跟基金資產配置有一定的關系,有的或許也是考慮到這方面的因素才未進行分紅。不過今年有些基金公司單只基金業績不錯,開放式整體業績也排名靠前,因此也引來了一些新基金的申購,像這種公司不分紅實屬有點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