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聯重科高管1.37億元巨資集體增持自家股票成為市場熱點。《經濟參考報》記者調查后發現,1.37億元增持的背后,是中聯重科歷史上第三次流程再造的開始。這家全球領先的工程機械企業,希望以這次變革性的流程再造為契機,為下一個黃金十年的大發展拉開序幕。
分析人士指出,連續20年復合增長60%之后,中聯重科發展模式開始由追求規模增長向有質量的增長轉變。其在堅定不移的向全球工程機械行業前三強目標邁進同時,也開始為下一步全面進軍環境產業、重卡產業、農機產業和金融服務業蓄勢。
第三次“流程再造”悄然啟動
從50萬元貸款起家到如今近千億元銷售,脫胎于國有科研院所的中聯重科,經過二十年的發展,成長為中國領軍的工程機械企業,也創造了一個世界工程機械行業的奇跡!
分析人士指出,中聯重科的成功,既有我國近年來大力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的東風,也得益于企業內部核聚變+核裂變=國際化的正確戰略布局,公司于2005年和2008年推出的兩次流程再造,更是功不可沒。
據了解,第一次流程再造之前,中聯重科的管理架構是產、供、銷一體化管理。伴隨著中聯重科全球并購步伐的加快,原有的一體化模式已經不適應公司多產品線的現狀。
2005年,中聯重科首次進行了經營模式的轉變,由產供銷一體轉變為按照產品線的事業部制。2008年,為進一步提高總部與事業部的溝通效率,中聯重科再次啟動以“增效”為核心訴求的第二次流程再造。
以“放權”和“增效”為核心訴求的兩次流程再造,中聯重科通過制定“五十字”管理方針,把權力相對下放到事業部,極大解放了中聯重科生產關系,促進企業大發展。
數據顯示,從2005年到2012年,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平均增長率在兩位數以上,而中聯重科同期增長率為200%-400%。中聯重科內控總監劉潔認為,這一成績的取得,兩次流程再造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013年5月,第三次流程再造悄然在中聯重科啟動。“與前兩次變革不同,這一次流程再造首次下放了人事權和分配權,核心考核指標也進行了調整。”
“我又感受到當年第一次流程再造時的春風。”中聯重科董事會秘書申柯表示,第三次流程再造把更多自主經營權、分配權授予各個事業部,由于權責利的對等和一體化,各個事業部的積極性將被最大限度調動起來。
主動瘦身 追求有質量的增長
在中聯重科副總裁孫昌軍看來,第三次流程再造更大的意義在于在規模增長模式的基礎上,中聯重科已全面進入以提高經營質量為核心目標的質量增長階段。
放緩追求規模發展的步伐,轉向有質量的增長模式。作為一家年銷售額近千億大型企業,中聯重科在迎接變革的同時陣痛也如影相隨。4月27日公布的2013年一季報顯示,公司一季度營業收入同比下降48.64%,凈利潤同比下滑71.67%。
“這是公司主動剎車減速的結果。從2012年第四季度開始,公司便逐步對銷售政策和信用政策進行了調整。”中聯重科副總裁孫昌軍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說。
數據也許能折射中聯重科內部出現的這種變化。一季報顯示,中聯重科首季毛利率為35.65%,較去年全年穩中有升。一季度應收賬款同比增加20億,僅為營業收入三分之一,長期應收賬款較去年同期減少了20億左右,整體應收賬款規模控制合理。
中聯重科21位核心高管也用行動證明了公司的未來值得期許。2013年6月6日,中聯重科公告,公司包括董事長詹純新在內的21位核心高管于2013年5月20日至2013年6月4日,以自有資金從二級市場增持自家股票1937.93萬股,占總股份0.2515%,以區間加權均價7.058元/股計算,中聯重科核心高管約拿出1.37億元。
“如果不是對公司和市場有信心,誰敢掏出這么多真金白銀?”在中聯重科董事會秘書申柯看來,工程機械行業大環境在經歷了2011年和2012年的行業寒冬之后,正在出現緩慢復蘇的跡象,目前正是買入中聯重科股票的最佳時機之一。
資料顯示,2012年下半年,在“穩增長”的大背景下,鐵路投資、基建投資加速、設備招標重啟。據國家“十二五”規劃的固定資產和基礎建設投入測算,工程機械行業增速仍然保持在17%左右。
基于以上考慮,從2012年第四季度開始,中聯重科開始主動進行收縮性的調整,主動擠出自身泡沫,積極進行內部機制的調整。“目前的調整狀況甚至比我們預期的還要好,尤其是我們通過體制的機制變換之后,現在應對市場的能力甚至比過去更好,風險管控能力也更強了,在后續的持續發展過程當中,將真正的發揮重要作用。”副總裁孫昌軍表示。
工程機械市場的復蘇,只是中聯重科高管增持的外部動力,而基于公司長期以來健康穩健發展的基礎以及新形勢下以第三次流程再造為代表的制度創新,給予了高管更多的信心。
“追求有質量的增長已成為了全公司上下的共識,即便因為需求減少,導致公司銷售規模增速放緩,但只要保持穩定盈利能力,依然會贏得投資者的青睞。此外,作為一家長期穩健經營的企業,中聯重科寧愿發展慢一點,也要確保經營質量,為未來的發展提供后勁。”中聯重科副總裁孫昌軍說。“中聯重科的調整也與中央調結構的發展主題是高度一致的。”
開啟下一個黃金十年的序幕
除了第三次流程再造之外,撲面而來的城鎮化浪潮、持續不斷的技術創新、海外市場的突破,以及其他四大新興板塊的崛起,也在相繼為中聯重科開啟下一個黃金十年的大門。
“我們已經感覺到一股城鎮化的新浪潮撲面而來,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即將迎來新一輪的大發展”。中聯重科副總裁孫昌軍說,“未來十年,城鎮化已成為我國發展的重中之重,工程機械行業大有可為。”
在孫昌軍看來,城鎮化路徑正處于調研和頂層設計階段,目前尚不能確定是何時啟動,但這波浪潮遲早會來臨的,作為中聯重科,必須在此次積蓄力量,為未來有可能到來的大規劃城鎮化建設積蓄資源,積蓄能量。
以節能環保為發展方向的新技術應用,為中聯重科的騰飛插上了翅膀。據介紹,今年4月21日,中聯重科研制出的世界首座連續級配式混凝土攪拌樓在貴陽市建成投產,這是繼2012年9月推出101米碳纖維臂架泵車并創造新的吉尼斯世界紀錄之后,又一次混凝土生產領域的技術革命。此外,公司開發的餐廚垃圾成套化處理系統、垃圾壓縮車、垃圾壓縮站、節水環衛車等一系列環保產品,發展前景廣闊。
在制度創新和產品創新的雙重作用下,中聯重科的產品結構和市場結構加速優化。今年1-5月,公司的起重機械、環衛機械多個產品已經實現環比銷售增長。中聯重科站類事業部混凝土攪拌站主樓、筒倉累計生產發貨條數同比增長30%,自制主機產量同比增長200%。工程起重機事業部通過六場新品鑒賞會就簽單超過6億元。
海外市場即將面臨突破。據悉,通過2008年成功收購CIFA,中聯重科在國際營銷和國際運營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目前即將到一個突破的臨界點,海外市場為中聯重科打開了一個未來高速增長的通道。
以中聯重科建筑起重機海外市場為例,2013年一季度,由于新產品開發力度的加大和營銷模式的升級,以泛太區域為代表的海外市場,銷售同比去年增幅超過120%,海外市場全年有望實現50%以上的增長。
“吃著碗里的,看著鍋里的,還有種在地上的”,這是2012年9月20日,中聯重科成立20周年慶典上,聯想控股董事長柳傳志對中聯重科戰略布局的絕妙詮釋。
中聯重科也首次面向媒體系統披露了自己的戰略方向:在堅守工程機械行業,穩步向全球前三強目標邁進的同時,開始全面進軍環境產業、重卡產業和農機產業。
“下一個十年,中聯重科將逐步轉型為投資控股型公司。以并購擅長的中聯重科,其擴張的步伐并購并未停止。在不遠的將來,一定會有驚喜回報給我們的股東”,中聯重科副總裁孫昌軍堅定地說。
據2013年1季報,中聯重科目前擁有現金儲備154.35億元,銀行授信1400億元,是我國工程機械行業現金儲備最多的公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