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繼續堅挺,但即期匯率與其“貌合神離”折射出市場心態的變化。分析人士指出,從中美利差收斂及遠期匯率貶值預期重新擴大來看,人民幣跨境無風險套利的空間正在收窄,加之相關部門加大異常跨境資金流入監管與限制,未來外匯資金流入勢頭可能放緩,從而減輕人民幣升值壓力。年初以來人民幣持續快速升值或告一段落。
4月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一直高出中間價0.95%左右,逼近1%的上限,而近四五個交易日,這一數字已迅速收窄至0.75%一線。在中間價堅挺的背景下,匯差收窄源于人民幣即期匯率升值放緩。可以看到,近期在岸市場上,人民幣即期匯率波動增強,升值勢頭放緩,購售匯力量之間的博弈加劇。值得注意的是,離岸人民幣遠期匯率貶值預期正重新抬頭。近幾日,海外1年期美元兌人民幣NDF匯率隱含的未來一年人民幣兌美元貶值預期擴大至1.9%-2.0%,而前五個月均值為1.3%。如此種種,無不指向市場對人民幣升值前景已出現分歧。
市場不再單向看多人民幣,暗示前期推動人民幣持續升值的市場因素可能正在減弱。眾所周知,大規模的短期國際資本流入是前期人民幣快速升值的主要推手,國際資本看重的是人民幣與其它主要貨幣之間無風險息差套利空間。需要指出的是,國際資本流入進行套息交易并非沒有風險。如果人民幣遠期貶值風險超過中外利差,則跨境資本流入將無利可圖。當前,國際國內經濟金融形勢出現新變化,國際資本流入持續性值得審視。
一方面,美國經濟復蘇態勢漸趨穩固,聯儲縮減寬松規模的預期增強,使得中美利差已出現收斂勢頭。5月以來,中美10年期國債利差月均值已由前期1.6%-1.7%降至1.3%附近。另一方面,年初以來中國經濟復蘇力度一再不及預期,導致海外市場對人民幣遠期匯率看空情緒重新升溫。在中外利差收斂的同時,人民幣遠期貶值風險加大,顯然會削弱國際資本流入中國的興趣。
同時,相關部門強化監管,將加大投機性外匯資金流入的難度。近期外管局連發多份文件直指“熱錢”流入,《關于加強外匯資金流入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簡稱匯發20號文)即是其中代表。匯發20號文將從加強銀行結售匯頭寸下限額度監管、強化進出口企業貨物貿易外匯收支分類管理兩個方面,遏制熱錢等異常跨境資金流入。
綜合來看,未來外匯資金大量涌入的勢頭可能放緩,人民幣升值壓力有望降低,近期人民幣即期匯率與中間價匯差收窄或許正是行情轉變的信號。當然,在經濟復蘇乏力的背景下,外匯資金大量流出的情況也非貨幣當局所愿意看到,因此央行容許人民幣貶值的可能性較低,這也可部分解釋中間價異常堅挺的原因。從市場力量變化上看,人民幣匯率快速升值走勢較難維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