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技術和產品給資本市場帶來了又一波炒作的源泉。
從A股市場看,從可穿戴消費電子股到可穿戴醫療保健股,近幾周來,正在輪番上演暴漲行情。以5月份的統計數據來看,醫療器械股上漲24.17%,位居前列,電子信息板塊的漲幅也達到18.31%。
消費電子應用受益
過去幾年,電子產品的演變是從功能型轉向智能型,而谷歌眼鏡則引發了市場對便攜型、攜帶型的關注。分析師認為,
消費電子產品眼下正從可攜帶型向可穿戴型演變,未來甚至向可嵌入型演變,投資機會豐富。
安信證券認為,可穿戴計算設備的興起將為交互技術提供商、元件供應商,以及緊捉新機會的其他廠商帶來全新商機。其中,語音技術、微型投影、柔性屏幕等技術提供商將最先受益。
有研究稱,語音交互技術能夠表達的語義更加豐富、使用更加便捷。隨著Google
Glass的推進,語音交互方式在未來必將成為人機交互的主流方式。
在國內的上市公司中,科大訊飛(002230.SZ)便是專業從事智能語音及語言技術研究的軟件企業,其股價也從5月份的37.78元漲至昨日的43.76元。
微型投影技術可能會被更多的消費電子產品作為新的賣點。水晶光電(002273.SZ)2009年就通過合資設立子公司晶景光電布局微投產業鏈,安信證券還稱,谷歌眼鏡也將提升水晶光電的估值。
此外,智能穿戴概念股還包括北京君正、丹邦科技、長電科技、環旭電子、歌爾聲學(002241.SZ)等。其中,歌爾聲學因被認為不僅有聲學業務,還有能力切入可穿戴終端和汽車電子,股價在不到一個月內暴漲逾三成。
醫療保健股正在崛起
市場研究機構普遍認為,與可穿戴電子設備相比,可穿戴保健和醫療市場前景更值得關注。
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可穿戴便攜移動醫療設備市場銷售規模達到4.2億元,預計到2015年這一市場規模將超過10億元,到2017年,中國可穿戴便攜移動醫療設備市場銷售規模將接近50億元,市場年復合增長達到60%。
ABI Research分析師舉例稱,例如遠程病人監視,以及現場專業醫療護理等都是可以應用在可穿戴設備上的。
健康監測傳感器概念股蘇州固锝(002079.SZ),主營產品為插件式監護儀、掌上監護儀的寶萊特(300246.SZ)以及目前研發出一種通過基于穿戴式配置的傳感器的漢威電子(300007.SZ)都在被輪番炒作。
其中,做醫療設備出身的九安醫療(002432.SZ)可謂是可穿戴醫療板塊中的明星股,因為其可穿戴手表計步器預計今年下半年可正式登陸歐美市場,5月份該股遭爆炒,一個月股價實現翻番。
然而,該公司業績與其在二級市場的表現并不匹配。其主要產品血壓計的主體市場基本由日本企業和中國臺灣企業主導,部分企業靠價格戰搶占份額;而血糖儀市場更是一個技術競爭的市場。羅氏、強生等國際知名品牌基本壟斷了全球的市場。
從財務數據上看,九安醫療也并無可圈可點之處。繼去年凈利大降66.44%之后,今年一季度凈利再次下降16.32%,
艾媒CEO張毅對記者稱,相比智能手機的普及速度,可穿戴設備短時間被廣泛推廣還有難度,作為時尚的用品,可能更容易讓用戶接受。所以,這些可穿戴概念股,真正能支撐它們的還是本身的業績,短期暴漲只是機構和游資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