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主板和創業板走出截然相反的走勢,上證指數和深證指數分別上漲1.23%和1.96%,而創業板指卻深跌2.82%。整個創業板板塊僅有18只收紅,其余318只股票下跌。
但是,估值過高、大小非減持等因素并未影響基金經理對創業板的繼續看好。接受《證券日報》基金新聞部采訪的眾多基金經理,普遍表達了對創業板后市的樂觀。不過也有相反意見,方正富邦投研總監沈毅等則表達了現階段以減倉為主的投資策略。
基金經理:
看重創業板成長性
主板與創業板的“蹺蹺板”效應在昨日的股市中表現的尤為突出,上證指數和深證指數分別上漲1.23%和1.96%,而創業板指卻深跌2.82%,整個創業板板塊僅有18只收紅,318只股票下跌。市場中有關資金出逃、創業板即將暴跌的言論再次被提及。
“市場主流的看法是近期對成長股的炒作已經接近尾聲,但我個人并不同意,我今年全年是看好創業板的。”今年以來凈值回報率排名前1/10的某基金經理王女士樂觀地對記者表示。
不可否認的是,經過半年的炒作,創業板整體動態市盈率已經遠遠超過主板。WIND資訊數據統計顯示,截至5月28日,創業板整體動態市盈率高達49.56倍,而同期上證A股和深證主板A股的市盈率僅為11.46倍和24.16倍。
對此,寶盈資源優選基金經理彭敢對《證券日報》基金新聞部記者表示,創業板的高估值并非壞事,因為創業板是創新型民營企業的資本平臺,高估值溢價是市場對這些企業的一種激勵,也是對競爭優勢的一種激勵,它有利于資金流向創新型企業,從而加快實現經濟的結構轉型。
此外,記者注意到,截至5月28日,創業板大小非5月份以來凈減持股票規模約49.70億元,是4月份6.95億元的7.15倍,顯示出產業資本在創業板股票的大規模套現。對此,上述基金經理王女士表示,大小非的減持并非上市公司基本面的改變,減持并不可怕,只要企業有穩定的成長性即可。
基金分析師:
創業板已現過度炒作
其實,同為對創業板較為樂觀的基金經理,現階段所采取的策略也并不相同。
國內某知名基金分析師告訴記者,這次資金炒作創業板的動機并不相同,有一部分是長期看好創業板中的成長性個股的,這部分資金以價值投資為主,長期持有,主要是以基金為代表的機構;另外,也有一部分資金是“無奈”才來炒作創業板,因為近期公布的中國經濟數據表明了中國經濟的弱復蘇,這種情況下市場沒有炒作大盤藍籌股的基礎,只能來炒作以創業板為代表的中小盤股票。
創業板指數從去年12月4日的585.44點開始反彈至今,漲幅已經超過78%,從個股來看,這一時間區間內355只創業板股票只有3只下跌,其他均為上漲,漲幅超過100%的有42只,還有4只漲幅超過200%。應該說,短期炒作的資金獲利已經非常豐厚。
上述基金分析師對記者表示,無論從漲幅,還是從估值來看,整個創業板已經有了炒作過度的跡象,即使是成長性良好的股票也不例外;而且,昨日大盤藍籌股的異動,也對創業板走勢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在市場成交量并未能有效放大的情況下,藍籌股的上漲勢必會使得創業板中的資金回歸主板。
“現階段創業板風險已經大大增加,策略應以減倉為主,對成長性較好的個股可以等回調以后再進,并且從長期來看,本次炒作的龍頭科技股,其成長性并不見得比食品飲料、消費類要好。”方正富邦投研總監沈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