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銀行股再度成為拖累市場的“元兇”。截至收盤,銀行板塊領跌A股行業板塊,整體下跌0.77%。板塊中,除工商銀行收平外,其他個股紛紛下挫,民生銀行、寧波銀行、北京銀行跌幅超過2%,建設銀行、交通銀行、浦發銀行、招商銀行等跌幅超過1%。資金面上,共有3.12億元主力資金凈流出銀行板塊。
而昨日的一則傳聞成為銀行股下跌的主要原因。有媒體報道稱,有外資機構近期做空內地銀行股,可能準備在香港大華證券席位上埋空單,而在這個席位上盤踞著很多來自內地的大額資金。外資機構這么做是為達到“四兩撥千斤”的目的,而且這一招屢試不爽。雖然“做空”事件尚未被證實,但銀行股未來所存在的風險的確加深了投資者對這則傳聞的擔憂。
“銀行股當前走勢印證了我們4月初短期謹慎的判斷,目前投資者仍需要控制倉位。”長江證券分析師劉俊指出,“對銀行股而言,向上的催化劑依然在于上半年業績超預期及QFII規模的持續上升,但對不良貸款及再融資的擔憂使市場分歧愈發加大。”
國泰君安銀行業研究員邱冠華則認為:“銀監會8號文使本輪銀行股上漲的核心邏輯被破壞,并且銀行股缺乏足夠的催化劑來重新提振信心。”
邱冠華表示,在8號文出臺后,雖然銀行可能在三五個月之后找到方法應對,但這存在時間差,且參照過去的例子,6月份進入利率市場化的推進敏感窗口,市場可能對此產生擔憂。
“對銀行板塊股價而言,短期仍需要消化來自于政策面的壓力,等待板塊重新回到上升趨勢的信號。”長城證券分析師黃飆表示,銀監會近日下發的《關于加強2013年地方融資平臺風險監管的指導意見》新規對行業基本面的實際影響程度較小,但銀行股要真正走出陰霾還需要等待。
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券商人士在談及銀行股時,都感嘆它的“便宜”,這也成為不少市場人士“不愿看空”銀行股的重要理由。
“當前銀行板塊估值仍較低,2013年的市凈率(PB)大約為1.1倍,因此向下調整空間較小,股價安全邊際較高。”黃飆指出。
對銀行股看淡的邱冠華則表示,并不“看空”銀行股。他指出:“8號文對銀行的實質性影響很有限,初步判斷,下一輪趨勢性大機會發生在9-10月份之后。”
劉俊表示:“雖然銀行股短期承壓,但并不改中期向上判斷,業績與估值是銀行股最大的保障,全年來看該行業仍將跑贏大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