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A股雖呈現寬幅震蕩的倒V型走勢,但結構性行情突出,公募私募券商資管斗智斗勇。隨著一季度行情的落幕,各類權益類理財產品的收益情況也浮出了水面。從平均收益來看,靈活操作的陽光私募取勝,公募居中,券商集合理財墊底。可喜的是,三類產品均跑贏了大盤。
公募整體穩健
1月份大盤延續去年12月反彈大幅走高,尤其金融等權重板塊表現強勁,帶動上證綜指一度反彈至2440的高位。春節過后,隨著地產調控政策出臺,地產、建材等板塊首先大幅下跌,緊接著經濟數據弱于預期,采掘、有色等強周期板塊也逐步走低,3月份券商、銀行連番遭遇利空,金融板塊重挫拖累大盤回落到2220上方。
期間,中小盤成長板塊個股表現亮眼,中小板指和創業板指一季度分別上漲8.92%和21.38%,連續三個月跑贏上證綜指,而同期代表大盤價值風格的上證50指數下跌3.47%。可見,市場行情結構分化明顯,中小盤成長風格個股表現強勢。
在一季度結構分化明顯的行情中,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和券商集合理財三大理財產品各顯其能。公募基金方面,根據眾祿基金研究中心的統計,各類型基金普遍錄得上漲,主動股票型基金平均上漲5.50%,奪得頭籌。其后便是混合型基金,平均上漲4.73%,整體表現較為出色。
偏股型基金排名前十名有三只醫藥主題基金和三只創業板基金,剩下四只基金也重倉在電子、醫藥板塊。由于一季度市場特征明顯,采用自上而下配置的基金通過熱點板塊重倉配置獲得了較好收益。而倉位以及選股能力對基金業績的影響相對較弱。
偏股型基金的前五名,一季度的收益率均在20%以上,表現最好的上投摩根新興動力業績則為24.82%。
陽光私募業績突出
靈活配置的陽光私募成為一季度的最大贏家。根據私募排排網的統計,納入統計的974只陽光私募一季度的平均收益率達6.82%。取得正收益的產品近900只,占比超過90%。
廣州私募“創勢翔”以41.92%暫時奪得首季陽光私募業績冠軍,暫列第二和第三名的分別是國淼投資和鼎力投資,旗下產品收益率均超過37%。
一季度表現優異的私募還包括北京鵬誠資產旗下的“鵬誠二期”、
太和先機旗下的“先機策略精選”和國鳴投資旗下的“融新252號第6期”,產品收益率33.05%、29.44%、28.70%,在;此外,在定向增發領域具有明顯優勢的數據投資一季度表現亮眼,旗下超過10產品收益超過27%。
其中,收益率在20%以上的產品有43只,除以上產品外,還包括許多知名私募機構旗下產品,如混沌投資、民森投資、龍騰資產、和聚投資、云程泰等;收益率在10%以上的產品數量近300只,占比約30%。
券商集合理財爆棚 發展業績卻最平庸
2013年伊始,券商集合理財產品就如雨后春筍般進入爆棚式發展,產品創新也依然是目前券商集合理財行業發展主旋律。
但業績方面,與公募私募相比,券商資管其實并不理想。數據顯示,一季度券商集合理財產品整體取得2.83%(不含分級子份額,以下各類都是)的正收益,其中209只股混型產品的平均業績為3.09%。
具體到單只產品,21只收益率高于10%,中山金磚1號、中國紅穩定價值、平安優質成長分別取得20.43%、19.11%、17.32%的收益率,位居股混型漲幅榜前三位。事實上,去年市場整體低迷,僅在年尾出現快速翹尾行情,券商理財整體業績也并不理想。
不過產品發行方面,券商資管一點也不落后。今年前三個月券商資管產品發行數量(含推廣)分別為95只、65只和109只,4月份前兩天進入推廣的產品也達到10只,而去年1至3月發行量分別為3、13和6只。事實上,去年全年券商資管產品發行數量也僅為220只,而今年前三月260只的發行量已超越去年全年水平。
風險控制能力不一
理財產品比拼的不僅僅是業績,風險控制也很重要。在首季的結構化行情中,陽光私募雖然整體業績最好,但分化也是最為嚴重。
數據顯示,主動偏股型基金中,一季度表現最差的是中歐中小盤,凈值跌13.09%,與表現最好的公募相差近38個百分點。而表現最差的私募則是塔晶投資旗下的塔晶獅王二號,一季度凈值跌14.93%,收益最高與收益最低兩者相差56.85個百分點。
與公募私募相比,券商資管的分化并不明顯。表現最差的風險較大的國泰君安君享融通一號次級一季度凈值跌12.91%。除去分級產品,便是中銀中國紅,一季度凈值跌7.50%,與第一名也僅相差24.93個百分點。
不過業內人士認為,業績分化并不直接體現了風險控制能力。并且三大理財市場的產品風險控制無法直接對比,對股票的倉位要求不一樣,導致基金經理和投資經理對風險的控制能力存在區別。即使相同類型的產品,資金規模大的產品,在配置投資標的上越趨于分散,受大盤運行趨勢影響比較大。資金規模小的產品,在風險控制方面可供操作的手段相對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