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人民幣匯率似有重拾單邊升值的趨勢。自3月20日至今的10個交易日內,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五度攀頂。在昨日中間價明顯走高引導之下,即期匯價首次突破6.20,報于6.1986并創新高。
對于這一“單邊”升值態勢,許多匯率專家都表示“找不到原因”。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譚雅玲認為,投機力量仍占據主導,這包括來自國內及國際市場的各種套利資金。
那么,投機者看重中國什么呢?3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好于前值,但仍低于預期,因此算不得是利好;出口貿易情況較去年同期略有好轉,但比歷史上更好的時期差距仍大,也算不得利好。
中信銀行總行國際金融市場專家劉維明表示,近期一系列經濟數據較為穩定,加上國際美元走低,亞洲市場非美貨幣反彈凌厲,人民幣中間價時隔近11個月再度刷新了匯改以來高點。不過,他并不認同人民幣單邊升值的說法,近數周的表現只是震蕩行情。
數據顯示,近10個交易日內,境內即期市場人民幣對美元最高價“梅開五度”突破2005年匯改以來高點,次序升破6.2113、6.2095、6.2086、6.2073和6.1986,收盤價則在昨日首次升破6.20關口。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自上一次刷新高點至今,已經時隔11個月之久,昨日的6.2586再次創下2005年匯改以來新高。
“貶值通道應該還沒打開,但人民幣的長期升值走勢將在2013年結束。”劉維明認為。對于未來經濟走勢以及與之相關的貨幣政策是否會由中性轉為緊縮,他認為物價上行的壓力尚不充分,全球經濟“弱復蘇”格局未變,甚至可以說仍較為嚴峻,國內貨幣或維持中性偏寬松的狀態。
莫尼塔匯率研究報告指出,此前較為樂觀的中國經濟增長預期,可能逐漸在二季度向下修正。同時,全球樂觀的風險偏好也將在這一時期面臨階段性弱化的風險。“人民幣近遠期匯差正在縮窄,除表明中國央行的資本管制正在逐步放松外,熱錢或逐步撤離境內也應值得關注。”莫尼塔首席分析師施琪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
據銀行外匯交易員介紹,昨日國有大行結匯力量異常強勁,尾盤令人民幣大幅突破至6.1986。從企業的角度去看,結匯既有生產的實際需求,也有著對本幣未來趨勢的判斷。
美元指數上周三突破83.3的去年8月份高位,技術派人士據此認為美元繼續上升動力不足,要提防突然回調的風險。很明顯,這一心態對結匯需求也有推波助瀾的作用。
譚雅玲表示,近期公布的國有銀行財務數據都不錯,盡管其與整個國民經濟回暖之間有多大關系仍不好判斷,但對于市場信心是具有正面作用的。不過她認為,這一人民幣單邊升值趨勢不會延續。
施琪指出,今年2、3月份外匯占款仍面臨流入壓力。從目前美元指數和人民幣對美元的背離來看,人民幣短期仍具有升值動能,但基本面的支撐并不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