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前,河北滄州商人劉家亮想通過購買債權的方式“賺一筆”,但他所買到的債權有大多數為當地一農行弄虛作假制造出的。不但沒有賺到錢,反而卷入長達7年的官司中。劉家亮自言,自己陷入有理無處講、有苦無處訴的境地。
昨天上午,劉家亮表示,為了討個說法,已決定向河北省高院提起申訴。
學債權知識欲借此賺錢
河北滄州商人劉家亮,曾做過幾年法律工作者,對訴訟比較在行。2004年,他開始尋找好的投資渠道。當時,通過從資產管理公司購買債權來獲利十分流行。而所謂的“債權”又與銀行有著直接關系。
1999年,中國長城資產管理公司等四大國有資產管理公司成立。按照國家統一安排,銀行的不良資產被轉給這四大資產管理公司,由后者追收、拍賣,以盡可能地為國家挽回損失。四大資產管理公司成立后,主要進行了三次大的不良資產接收。第一次是1999年,農行等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及國家開發銀行近1.4萬億元不良資產被劃撥至四大資產管理公司,采取的是賬面價值收購方式。
資產管理公司將不良資產接收后,再以拍賣等方式售出,此時出售的就是債權。買到債權的個人或企業可以通過訴訟等方式向借款人追討這筆債務。
經過長期考察學習后,劉家亮最終決定試一下。2005年3月底,他從中國長城資產管理公司石家莊辦事處(以下簡稱“長城公司”)購得一個資產包,這個資產包中包含134筆債權,這些債權均系長城公司從農行黃驊市(滄州市下屬一縣級市)支行(以下簡稱“黃驊農行”)剝離的不良貸款。
3.2萬元買來假債權
2005年4月26日,劉家亮以32000元的價格將該資產包中的3筆債權轉讓給了當地商人鄭春祥。這3筆債權為黃驊某食品廠從黃驊農行的貸款,本息合計56萬余元。當日下午,鄭春祥就來到這家食品廠,將債務轉讓和催要通知書送交。沒想到,食品廠當即予以拒絕,“我們早就把錢還給銀行了,怎么還找我們要錢?”
劉家亮說,他聽鄭春祥說起這個消息,同樣十分不解。請教過專業人士后,劉家亮得知,將已償還的貸款按不良資產進行剝離,可以從長城公司取得和貸款本息等額的資金,這是典型的虛假剝離,屬于嚴重金融違規行為。由于資產包中的其他債權還沒有轉出去,劉家亮開始自己進行追討,接下來的發現讓他大吃一驚。
銀行宣告已死者仍在世
這個資產包中,除了企業欠黃驊農行的貸款外,還有很多個人向黃驊農行的貸款。黃驊農行在相關文件上注明,這些個人因為死亡或遭遇重大事故致殘,已經不具備償還能力。在這種情況下,這些無法償還的貸款被剝離。
劉家亮逐戶上門追要時卻發現,被銀行宣布死亡的借款人竟還活著,還不是個別情況。劉家亮向專業人士請教后得知,像借款人還活著,銀行卻宣布其死亡而無法償還貸款,因此將此不良貸款剝離這樣的情況,同樣屬于虛假剝離,且性質十分嚴重。
劉家亮說,從2005年5月到年底,他多次就此問題向黃驊農行,以及其上級部門滄州農行討要說法,要求妥善解決此事。對于劉家亮的要求,黃驊和滄州兩級農行給予了堅決拒絕。
2006年3月,新華社對此事進行了采訪和報道,監管部門立刻介入調查,劉家亮所反映的黃驊農行虛假剝離問題得以證實。在本次采訪中,河北省農行系統一名知情人士透露,事后,包括時任黃驊農行行長王仁發在內的多名農行領導被免職。
法院裁定農行“虛假剝離”
有關責任人被處分,但劉家亮轉給鄭春祥的債權依然“爛在手中”。債權所涉及的食品廠表示,不可能再向鄭春祥還錢。2005年6月,鄭春祥將食品廠及黃驊農行告到當地法院。2009年,滄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的判決最終認定,此事由劉家亮負責。
而且,滄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已查明,食品廠已向黃驊農行還了貸款。意味著,鄭春祥所買到的債權已經不存在,他不能再向涉案食品廠追討債務。2009年3月,鄭春祥將劉家亮告上法院。在3次判決中,黃驊法院、滄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均判決鄭春祥勝訴,由劉家亮向鄭春祥償還購買債權及前四年官司所產生的費用,共計10余萬元。
食品廠已償還貸款,黃驊農行依然按不良資產進行處置,從長城公司取得了同樣金額的資金。錢去了哪里,目前仍然未知。
當事人欲向河北高院申訴
經歷7年6次判決,劉家亮及鄭春祥表示身心俱疲。劉家亮認為,“作為重要的金融部門,黃驊農行不去積極解決問題,還有沒有社會責任感?”
據鄭春祥介紹,“官司總是拖著,弄得我焦頭爛額。幾年官司下來,我都快成金融專家了”。今年2月,鄭春祥接受采訪時表示,他認為“如果不是黃驊農行弄虛作假,不可能有這個官司”。由于最近一次判決(時間是2012年3月)為終審判決,不能再上訴,劉家亮只能向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提出申訴。劉家亮的代理律師說,申訴后案件一般會發回重審,官司依然不好打。
昨天上午,劉家亮表示,他已經決定向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提起申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