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國務院總理溫家寶3月5日在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作了政府工作報告。在對2013年政府主要工作提出建議時指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要做好氣象、地質、地震等方面工作,提高防災減災能力。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合理控制開發強度,調整空間結構。加強海洋綜合管理,發展海洋經濟,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維護國家海洋權益。
從政府層面,已經具備了大力發展的通行條件。2012年9月16日,國務院印發《全國海洋經濟發展十二五規劃》。十一五期間,我國海洋經濟平均增長13.5%,持續高于同期國民經濟增速。規劃中確定的十二五時期全國經濟發展的目標是:海洋生產總值年均增長8%,2015年占GDP的比重達到10%,海洋經濟對就業的拉動作用進一步增強,新增涉海就業人員260萬。同時,各沿海大省紛紛拋出自己的規劃。
從產業分配的角度看,在房地產等支柱型產業受到國家調控的情況下,如果沒有新的有效投資的支撐,各地順利達成GDP的主要目標將會十分困難。而海洋經濟的發展對于許多臨海省份來說,提供了一次“轉型”機遇。北方沿海省份多為重工業基地,技術設備老化,競爭力下降,產業升級轉型的需求強烈。
分析人士普遍認為,海洋經濟已經上升至國家發展戰略層面,與此相關的海工裝備、海水養殖、海水淡化等行業將從中受益。因此,本文詳細梳理在發展海洋經濟中有望持續受益的以上三個細分行業,供投資者參考。
海洋漁業 漁業操作面積擴大將提升業績
據《證券日報》市場研究中心統計,截至2013年3月12日,7只海洋漁業股今年以來共受到14.34億元的主動買入大單追捧,今年以來共有4家海洋漁業類公司股價實現上漲。
具體看,7只種業股今年以來累計主動買入大單金額如下:好當家(39174.72萬元)、獐子島(32974.12萬元)、東方海洋(28586.58萬元)、中水漁業(14567.54萬元)、開創國際(14291.57萬元)、國聯水產(8150.33萬元)和千足珍珠(5703.60萬元)。其中,東方海洋的主營業務為海洋水產品加工和海水養殖,已經具備年產2萬噸冷藏水產品加工能力和年產海帶苗11億株、年產大菱鲆、牙鲆魚等鲆鰈魚500噸、海參120噸名貴海水產品育苗和養殖能力。
從行情表現看,今年以來共有4只海洋漁業股實現上漲,其中,千足珍珠(6.15%)、開創國際(5.85%)、中水漁業(4.43%)、東方海洋(2.03%)等4只海洋漁業股今年以來上漲幅度均超2%。
從基本面看,據中國政府網2月6日消息,國務院總理2月6日主持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確定促進海洋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會議指出,我國是海洋大國,海洋漁業是現代農業和海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促進海洋漁業持續健康發展,對于切實保障水產品供給、增加漁民收入、促進沿海地區經濟發展、維護我國海洋權益具有重要意義。會議討論通過《關于促進海洋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了今后一段時期的主要任務:一是加強海洋生態環境保護,不斷提升海洋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強化漁業水域生態環境監測,加強水生生物資源養護,改善水域生態環境。嚴格執行海洋伏季休漁制度,嚴格控制近海捕撈強度。二是調整生產結構和布局。控制近海養殖密度,拓展海洋離岸養殖和集約化養殖。積極穩妥發展外海和遠洋漁業。大力發展海水產品加工和流通。三是提高設施裝備水平和組織化程度。加快漁船更新改造和漁業裝備研發。加強漁港建設和管理。培育壯大漁民專業合作社和海洋漁業龍頭企業。四是改善漁民民生。積極推進漁村建設,解決好飲水安全和用電等問題,拓寬漁民轉產轉業和增收渠道。改進漁業服務,減輕漁民負擔。五是加強漁政執法維權和涉外漁業管理。建立健全與國際漁業管理規則相適應的遠洋漁業管理制度。會議要求加大政策支持。加快漁政、漁港等基礎設施建設,支持海洋漁船升級改造。完善轉產轉業補助與漁業油價補貼政策,加大對水產育種、病害防治、資源養護、漁業裝備研發的財政支持。完善漁業保險支持政策,積極開展海水養殖保險。將漁業納入農業用水、用電、用地等方面的優惠政策范圍。
分析人士指出,海洋經濟面臨提速,意味著未來漁業類公司的經營將持續獲得政策支持,擴大漁業操作面積和養殖水產品種類將帶動業績的穩定提升。從事海珍品育苗、養殖和加工的獐子島,以及對蝦養殖和加工的國聯水產等公司將獲益明顯。
海工裝備 發展戰略打開成長空間
據《證券日報》市場研究中心統計,截至2013年3月12日,19只海工裝備股今年以來共受到90.11億元的主動買入大單追捧,今年以來這16家海工裝備業公司股價均實現上漲。
具體來看,19只海工裝備股今年以來累計主動買入大單金額如下:中國重工(16億元)、中國船舶(15.6億元)、中集集團(9億元)、海油工程(8.5億元)、中海油服(6.96億元)、中船股份(6.6億元)、山東墨龍(5億元)、廣船國際(3.9億元)、杰瑞股份(3.5億元)、江鉆股份(3億元)、亞星錨鏈(2.3億元)、振華重工(2.2億元)、中遠航運(2億元)、神開股份(1.3億元)、上海佳豪(1億元)、中南重工(1億元)、潤邦股份(0.5億元)、雅致股份(0.4億元)和寶德股份(0.2億元)。
從行情表現看,今年以來共有16只海工裝備股實現上漲,其中,杰瑞股份、江鉆股份、中集集團、山東墨龍、亞星錨鏈、神開股份、中國重工、海油工程、寶德股份、潤邦股份、上海佳豪、雅致股份等12只海工裝備股今年以來上漲幅度均超6%。
金百靈投資認為,對于海洋工程裝備業務來說,主要體現在這么兩個方面,一是海洋石油勘探設備制造業。我國海洋天然氣為探明率10.9%,而世界平均探明率在60.5%左右,因此我國海洋油氣資源的探明率很低,整體上處于勘探的早中期階段。未來我國可能會進一步加大對海洋石油的勘探力度,從而驅動著我國海洋石油勘探服務、設備的上市公司業績的高成長,海油工程、中海油服等個股的業績高成長趨勢就是最好的說明。
二是船舶制造。相關概念股如:廣船國際、中國船舶、上海佳豪等等。
海水淡化 關鍵技術設備生產企業被看好
據《證券日報》市場研究中心統計,截至2013年3月12日,7只海水淡化概念股今年以來共受到31.37億元的主動買入大單追捧,今年以來這6家海水淡化概念股實現上漲。
具體來看,7只海水淡化股今年以來累計主動買入大單金額如下:興蓉投資(165078萬元)、
深圳惠程(43096.66萬元)、碧水源(36761.97萬元)、
雙良節能(29960.64萬元)、久立特材(21909.00萬元)、南方泵業(11087.81萬元)、海亮股份(5779.02萬元)。
從行情表現看,今年以來共有6只海水淡化概念股實現上漲,其中,興蓉投資(19.89%)、碧水源(18.05%)、深圳惠程(17.83%)、
南方泵業(13.66%)、雙良節能(7.78%)、久立特材(4.87%)。
據悉,截至2010年底,我國已建成海水淡化裝置70多套,設計產能60萬立方米/日,年均增長率超過60%;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反滲透海水膜、高壓泵、能量回收裝置等取得明顯進步,脫鹽率由99.2%提高到99.7%以上;產業發展已具備條件,海水淡化市場已基本形成。但同時,還存在自主創新能力較弱、產業發展水平低和配套政策不足等問題。
中投顧問認為,預計到2015年,全球海水淡化市場規模將會達到700億-950億美元。我國海水淡化裝備制造的產值將達到75億元-100億元/年。
華泰聯合證券認為,海水淡化產業中投資機會主要來源于市場份額最大、技術最好且發展前景最為廣闊的反滲透法,其次是低溫多效法。據了解,兩種工藝在目前國內的市場份額分別為67%和27%。具體到公司層面,市場比較看好的反滲透膜生產企業南方匯通、碧水源,反滲透法關鍵設備生產企業海亮股份、久立特材、南方泵業,低溫多效法領域則看好關鍵設備生產企業雙良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