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市場整體延續震蕩,早盤一度跌破2300點,午后勉強收復。兩市全天僅成交1434億元,較上個交易日縮減近兩成。板塊上,金融股大面積走低,但地產板塊略有企穩,環保板塊繼續活躍,創業板、中小板等小盤股也有起色。隨著市場連續兩個交易日明顯縮量,短期是否會有效擊穿2300低點?《大眾證券報》特別連線了兩位業內人士進行解答。
大幅走低可能性不大
《大眾證券報》:滬指周一險守2300點大關,縮量整理后會否繼續回調?
西部證券策略分析師段安康:在量能有限、經濟數據低于預期導致市場謹慎的背景下,滬指擊穿2300點的可能性較大,但大幅走低的可能性較低,特別是目前距離2250點一線也沒有多少空間。因此,兩市的整體跌幅有限。個人認為,A股盤整尋找支撐后再度走強的可能性較大,暴跌式的下行短期也缺乏明顯利空消息的刺激,特別是地產調控加碼的利空已經有明顯的消化。
國都證券策略研究員肖世俊:短期看,大盤大幅上漲或大幅下跌都會比較困難,可能還是圍繞2300點附近震蕩。經濟復蘇短期還是比較弱,數據不支持周期股大幅上漲,所以僅靠題材股或成長性的小盤股拉抬,指數很難往上走。持續縮量反映了市場目前的謹慎心態,畢竟現在找不到一個很明顯的上行動力,經濟基本面不太支持,政策預期也沒有一個很強的支撐。
在方向不明的情況下,投資者操作上以觀望為主,等待回調一定的幅度后再介入比較好的股票。由于經濟短期很難有明顯好轉的跡象,主線還是把握改革紅利,4月中旬之前重點關注兩會期間釋放的改革信號,比如政府機構市場化改革,鐵路運輸、食品藥品監管、人口政策、資源能源價格改革等主線。
弱復蘇引發反復整固
《大眾證券報》:今年前兩月的經濟數據已經陸續公布,哪里有積極因素,哪些又有不確定性?
段安康:從1、2月份的經濟運行數據看,2月份通脹新高,但不必悲觀,因為3月份回落是大概率事件。從整體上看,消費、新增信貸、工業增加值都沒有進一步的改觀;房地產開發投資、地產銷售、出口、固定投資等表現較好,但其中受樓市調控影響,房地產開發投資也很難繼續。因此,從整體上看,經濟格局仍處在弱復蘇的過程當中,但經濟向好的表現可以預期,這也促使股市有反復整固的可能。
肖世俊:最新的數據比預期要差一點,消費數據、進口與出口相差較大,都反映了國內需求比較疲軟;另外,前兩個月的固定資產投資比預期好些,主要依靠基建、地產等投資,但對地產投資后期的持續性還需要保持謹慎。需要等兩會結束后,從中央到地方具體對城鎮化、民生和環保等的投資布局。
增量資金入市待觀察
《大眾證券報》:4月1日起,境內港、澳、臺居民可開立A股賬戶進行投資,您認為這個對市場有什么影響?還有哪些資金會入市?
肖世俊:基于個人中長期資產配置的需要,國內A股市場是個不錯的投資選擇,原來港、澳、臺居民只能通過QFII、RQFII等間接渠道,現在可以直接投資,是個好事。但投資是一個逐步漸進的過程,而且港、澳、臺居民本身的投資渠道比較多,投資也比較理性,對市場帶來的增量資金需要觀察。所以我覺得對市場的影響不會太大。如果他們投資,應該會選擇自己熟悉的領域,比如電子、食品、農產品、金融、地產、貿易等。方向主要是估值較低、自己比較熟悉的領域。
了解風險 切勿追高
《大眾證券報》:2月A股日均開戶數創一年多來的歷史新高,散戶活躍的背后如何理性投資市場?
段安康:目前投資者入市意愿上升,但首先要了解目前的市場預期和風險,比如,經濟增長的速度比預期的弱一些,通脹上行后,后續政策的釋放也會相應減少。此外,樓市調控經歷過“新國五條”后,再進一步的措施短期不大會有,也會降低相應板塊的風險。從目前市場環境看,經歷過急漲和調整后,應該進一步關注成長型的板塊,圍繞金融服務、消費成長股來布局,一方面銀行估值仍較低,業績、分紅等較為穩定,且金融業將進一步服務于經濟轉型;另一方面,擴大內需、推進消費升級的要求下,大消費板塊仍是重點。最后,還是在了解經濟弱復蘇的背景下,提防早周期板塊的風險,除非經濟真的好了,不然資源類品種風險仍較大。
肖世俊:由于前期市場漲幅較大,大家預期今年股市表現比去年要好,這吸引了一部分散戶重新開戶。不過,從持倉賬戶來看,其雖然處在近一年中比較高的位置,仍然有緩慢下滑。散戶理性投資市場,不要追高,把握基本面較好、估值較合理的個股,不要參與炒作,或者追漲前期漲幅比較高的個股,而要從整個行業、估值、業績等各個方面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