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監管層公布強制實施短期贖回費的征求意見稿,此舉距離2010年3月15日起實施的可選擇性短期懲罰性贖回費制度已過去了近3年。其間,有超過600只新基金發行,其中僅有博時創業成長等5只新基金征收了短期懲罰性贖回費,占比不足1%。
Wind數據統計顯示,2010年3月至今發行的新基金中,最早征收短期懲罰性贖回費的是博時創業成長,該基金成立于2010年6月,半年之后的2010年12月,第二批征收短期懲罰性贖回費的基金出現,為華寶興業新興產業和浦銀安盛滬深300。
2011年全年新發210多只新基金,其中沒有一只新基金實施了短期懲罰性贖回費。2012年出現過兩只征收短期懲罰性贖回費的基金,分別為華寶興業醫藥生物和華寶興業資源優選,前者成立于2012年2月和8月。2013年前兩個月新發的基金中,沒有在一只產品征收短期懲罰性贖回費。
上述5只執行最高1.5%贖回費基金中,浦銀安盛滬深300僅對持有一周以內的投資者征收1.5%的懲罰性贖回費,對持有期限一周到一個月的基金持有人征收0.5%贖回費,而其他4只基金對持有期限在一周到一個月的基金持有人征收0.75%的贖回費,與新征求意見稿和老規定相符合。
據悉,過去三年間,新基金發行數量超過了600只,其中2011年和2012年分別發行211只和257只新基金,再加上2010年3月15日到年底和今年前兩個月發行的新基金,新發基金數量約為650只,即使扣除短期理財基金、封閉式基金等不適合征收短期懲罰性贖回費的產品,也至少有600只新基金是可以征收的,因此,實際征收的基金比例不足1%。
如果只算偏股新基金,過去三年的新發基金數量也有300只以上,偏股基金執行最高1.5%贖回費基金的比例也不足2%。
從已征收短期懲罰性贖回費的5只基金來看,3只新基金集中在華寶興業一家基金公司,另兩家分別為博時和浦銀安盛基金公司,在70家有公募基金產品的基金公司中,有67家基金公司新發基金沒有征收短期懲罰性贖回費,占比超過了95%。
基金業內人士分析,正是由于此前實施近3年的短期懲罰性贖回費制度,很少有基金公司愿意征收這一費用,監管層才在此次征求意見稿中,強制要求所有的新基金都必須征收這一懲罰性贖回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