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一年一度的全國“兩會”將于3月3日和5日召開。作為全國“兩會”的“熱場”,地方兩會正密集召開。縱觀今年各地兩會,收入倍增、淡化GDP增長目標、戶籍制度改革、大氣污染治理、城鎮化、民生等議題受到高度關注。其中,大氣污染治理、城鎮化、新能源三大投資主線被市場寄予厚望。自今日起,《投資快報》將對“兩會”及其相關的投資機會作系列報道,期望對投資者的市場投資有所啟發。
聚焦兩會熱點:收入倍增成主旋律
一年一度的全國“兩會”將于3月3日和5日召開。對于十八大提出未來十年讓居民收入翻倍增長,料將在全國“兩會”上成為各方熱議與建言獻策的最大話題。
地方兩會被看作是全國“兩會”的“熱場”,在不少省兩會上,政府報告提出,要率先實現居民收入分配倍增。甘肅提出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5%以上,以實現未來5年城鄉居民收入翻番的目標。黑龍江在“十二五”規劃提出,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12%以上。
進入2013年,北京、陜西、浙江率先上調最低工資標準,按照上調過后的數據,小時最低工資標準最高的是北京。
在剛剛過去的2012年,包括北京、陜西、上海、廣東以及深圳在內,共有23個省市上調了最低基本工資,且大部分省市調整幅度超過10%,部分省市調整幅度甚至高達20%以上。
目前的數據顯示,深圳以每月1500元的最低基本工資標準領跑全國,緊隨其后的是浙江每月1470元的標準和上海每月1450元的標準。
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大霄認為,今年兩會將會提出如何進一步促進居民收入增長,并將推進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這將對消費類個股如家電、汽車、百貨連鎖、服裝、物流等相關個股利好。
“目前一些先知先覺的資金已經開始不斷加倉,投資者可以利用大盤的反復震蕩積極地調倉換股。”市場人士指出,鑒于兩會召開在即,重點關注“兩會”受益行業的龍頭個股。
GDP增長目標淡化
當前,地方兩會正密集舉行,改革開放、城鎮化、民生等議題受到高度關注。同時,GDP增長目標有所淡化,許多省份有不同程度的下調,有的省份則持平,更加強調幸福GDP、綠色GDP等。
東部省份如北京、廣東、浙江將目標鎖定在8%左右;上海甚至主動“破八”,將2013年GDP增速目標定為7.5%;天津過去五年GDP年均增長16%以上,今年將目標定位12%。中部省份如河南、湖南、江西等省定在10%左右。過去五年經濟保持高位增長的西部省份,今年也相應下調增長目標,四川調至11%,甘肅、青海、西藏、重慶調至12%左右。
去年11月末中央領導人提出“增長必須是實實在在和沒有水分的增長”,去年末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又要求“更加注重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盡管地方經濟增長仍有投資沖動,但兩會透露出的更多信息是,各地政府紛紛開始強調給增長“擠水”。在經濟增長放緩,房地產調控政策不放松及外需疲軟的環境下,多省下調2013年財政收入增長目標。
分析認為,2012年中國經濟增長出現的減速增質只是一個開端,展望2013年,中國經濟將進入更加注重增長質量而非速度的時代。中央財經大學民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永壯表示,中西部省區GDP基數小,保持較快增速的難度相對較小。未來隨著我國產業轉移,中西部地區將迎來更多的機會,東部與中西部省區的經濟增速還將繼續分化。
政策向民生傾斜
從各地兩會期間公布的未來五年和今年的發展計劃看,民生是共同關注的另一個重要主題,具體涉及教育、醫療、保障房、環保等。
江蘇省省長李學勇在做《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出,今年將繼續辦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十件實事。其中,“深入推進教育惠民”這一項提出,將“加固改造、新建重建中小學校舍500萬平方米,新建、改擴建800所農村幼兒園,對符合規定的中等職業教育學生全部實行免費教育,有條件的地區實行學前一年免費教育。”
今年江蘇將繼續辦好的其他九件民生實事涉及幫助困難群體就業、提高醫療保障水平、加強保障房建設、加大養老服務和助殘力度、關愛留守流動婦女兒童、豐富群眾文體生活、促進城鄉居民便利出行、改善城鄉居民生活環境、深入實施脫貧奔小康工程等方面。
上海市委書記韓正在參加松江代表團全團審議時說:民生改善,百姓福祉,是我們所有工作努力的方向,上海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上海人民的幸福,就是我們工作的動力和目標。上海市有關負責人在做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千方百計增加城鄉居民收入,要更加有力地在改善民生和創新管理中加強社會建設。
PM2.5也是代表熱議的詞匯。北京市有關負責人透露,將出臺八大措施應對PM2.5,改善空氣質量。北京今年將在五環和六環之間建造20萬畝林地,未來三年的種樹目標為100萬畝。五環和六環之間一些舊村改造后,騰出的空地將不再建造房屋,而是作為綠地。
瞄準三大投資主線
近年來兩會投資主題
2008年:“家電下鄉”政策出臺,一眾家電股水漲船高。
2009年:中央再推“舊車換新車”補貼,汽車股成為投資界寵兒。
2010年:重點發展節能減排、農業和新能源,相關板塊表現強勁。
2011年: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新能源、環保、因特網及生物科技等行業股表現良好。
2012年:文化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農業等行業成為投資熱點。
2013年:市場預計大氣污染治理、城鎮化和新能源等環保、基建、水泥、機械和新能源股迎來機遇。
主線一:大氣污染治理成熱點
近日,我國中東部地區籠罩在霧霾天氣中。隨著各地PM2.5持續“爆表”,業內人士分析,大氣污染治理勢必成為今年全國兩會代表、委員關注的焦點。記者梳理各地“兩會”的熱點話題也發現,“空氣污染防治”已是各地代表、委員最為關注的焦點之一。
江蘇、河南、北京是今年最早召開地方“兩會”的省份。在前不久的霧霾圍城中,河南也深受其害。在1月21日開幕的河南省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多名代表建議政府部門盡快出臺《河南省機動車污染防治管理辦法》,制定嚴格環境保護措施,整治大氣污染。1月19日,北京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草案送審稿)》開始征集公眾意見,這也讓更多的目光聚焦在治理空氣污染上。
在日前召開的全國環保工作會議上,環保部部長周生賢表示,PM2.5防治要提升到國家層面進行約束性控制,今年將把PM2.5的監測、信息發布和污染防治作為環保工作的重點,將在113個城市開展包括PM2.5在內的6項指標的監測,并在12月底前對外發布監測數據。
“今年全國兩會召開在即,看目前這種空氣質量,不排除大氣污染成為今年全國兩會的一號提案。大氣污染防治一定會成為代表、委員關注的焦點話題。”一位長期觀察兩會輿情的人士如是說。
主線二:城鎮化頻現地方兩會
在地方兩會期間,新型城鎮化成為各界熱議的話題。
安徽省提出未來五年城鎮化率力爭達到55%;河南省提出未來五年城鎮化率要提高到52%以上;西藏提出力爭未來五年的城鎮化率達到35%以上;廣西壯族自治區提出未來5年城鎮化率要由目前的43.53%提高到53%;湖北省提出未來五年城鎮化率要由目前的53.5%提高到58%;云南省提出未來五年城鎮化率要由目前的39.3%提高到48%。
值得注意的是,在推進城鎮化建設的相關規劃中,許多省份還提出了頗具特色的方案。
山東省提出,要把城鎮化作為擴內需的最大拉動力,推動戶籍制度改革,逐步實現教育、醫療、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務覆蓋全部城鎮常住人口,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湖南省提出,在推進城鎮化的過程中,要挖掘名城、名鎮、名村、名居、名跡等文化資源,培育各具特色的城鎮文化;山西省提出,要深入實施“大縣城”戰略,推進縣城和中心鎮擴容提質,打造統籌城鄉發展的橋頭堡。
有媒體報道,由發改委牽頭,包括國土資源部、住建部等在內的十多個部委共同參與編制的城鎮化發展總體綱要《全國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規劃(2011~2020年)》已經編制完成,有望于全國兩會前后發布。與之前城鎮化“攤大餅”方式不同,將推進更有質量的城鎮化。
主線三:新能源望獲大力扶持
德銀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認為,在此次兩會,國家還將投下更大力度扶持新能源發展,出臺有利的政策和舉措,以利中國在全球搶占新能源發展先機,包括電動汽車、風電、光伏電能等將受惠。
的確,今年不少地方兩會上,新能源成為熱點。2013天津兩會期間,市人大代表、市交通港口局黨組書記、局長沈毅表示,今年天津將大力推進交通行業標準化、信息化、低碳化建設。在推進交通運輸低碳化方面。今年將推動天然氣、混合動力、純電動等新能源汽車的投放。
1月23日,國務院發布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提出在北京、上海、重慶等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城市配套建設充電樁、充電站、天然氣加氣站等服務網點,到2015年形成50萬輛的充電基礎設施的規模。
2月18日,北京市發布的《北京201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1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表示,北京今年將積極發展新能源新技術,實現新能源占比達到5%左右。
國信證券認為,雖然新能源行業整體業績仍然處于低谷,但是由于光伏產品價格逐漸回暖反彈,而風電整機價格也逐漸企穩,行業已經處于基本面的底部,如果產品價格持續回暖,業績也將隨之出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