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身份證已經退休了,那你的銀行卡換芯了嗎?
如同身份證的更新換代一樣工程浩大,銀行卡的“磁條”變“芯片”的工程也延續多年,進展時緩時急。按照2011年3月出臺的《中國人民銀行關于推進金融IC卡應用工作的意見》時間表,從2013年1月1日起,全國性商業銀行應開始發行金融IC卡,并要實現境內所有受理銀行卡的聯網通用終端都能夠受理金融IC卡。
如果按照時間表的推進,在兩年后的2015年,芯片卡將大面積取代磁條卡,完成銀行卡的換芯工程。
終端改造行動提速
將帶有芯片的銀行卡放置在感應區,ATM機的界面上即會出現輸入密碼的對話框,隨即就可辦理查詢及取款等多項業務。這是記者30日在浦發銀行位于曙光路上的一家自助銀行內的體驗過程。與傳統的插入磁條銀行卡取款不同,IC卡感應區將自動讀取銀行卡芯片信息,其過程頗為類似在機場自助辦理登機牌。
幾天前,浦發銀行就已宣布率先完成全國所有網點現金類自助設備的金融IC卡受理改造,成為業內首家全面支持金融IC卡接觸式、非接觸式受理的銀行。
除開芯片識別外,浦發銀行的自助設備讀卡槽還支持金融IC卡與磁條卡的兼容受理,對于芯片/磁條復合卡,如果芯片感應發生異常時,更可自動作為磁條卡進行處理。
事實上,近幾個月,各大銀行的終端改造均有行動。記者30日還在光大銀行韶山南路ATM機上看到了“IC卡感應區”,但可惜的是,當記者用銀行IC卡進行試用時,并未成功。一位銀行柜員解釋稱,技術系統尚未上線。
近期IC卡終端改造行動,也引發了外資銀行的參與。新韓銀行12月25日發布短信通知,稱需要對ATM機進行IC卡受理改造,其ATM機將分別在26日和27日的零點后出現數小時的暫停使用。
單一芯片卡暫難成主流
不過,對于銀行卡的換芯工程而言,目前仍然存在技術標準上的糾結。
今年10月19日,在名為“2012年金融IC卡高層論壇”上,人民銀行金融IC卡推進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李曉楓曾表示,已經完成了銀行卡PBOC標準的編制修訂工作:“修訂主要體現在,中國堅持走完全遷移的路線。原來降級遷移的磁條芯片卡在PBOC3.0中刪除了,即以后不發磁條芯片卡,要發就發單一芯片卡。”
不過,從目前現實情況來看,各大銀行大多發行的均是磁條與IC卡的復合卡片。如建行目前向所有新開戶客戶推廣的金融IC卡為復合卡片,12月20日華融湘江銀行宣布推出的社保金融IC卡也為復合卡,此前交通銀行也曾推出社保金融IC卡,同樣也是磁條與芯片的二合一產品。
“發行單一芯片卡現在有難度,畢竟使用的環境還是不夠到位。”一家股份制銀行的個銀部主管告訴記者,央行確實存在著推進單一芯片銀行卡的建議,但在實際操作中銀行必須考慮到儲戶的用卡環境問題,在目前受理終端未完全到位的情況下,單一芯片卡很難通行。
雖然存在對于標準的糾結,但金融IC卡的發行量卻是大幅攀升。央行統計數據稱,截至今年第三季度末,全國金融IC卡的發卡量已達到約7500萬。而截至6月末,金融IC卡發卡量還僅有約4500萬張。央行同時預計,第四季度仍會有一個很大的增長,而明年將呈現一個放量增長的過程。
盡管增幅很大,但從存量上看,金融IC卡在整個銀行卡家族中的占比仍然很小。央行統計顯示,截至第三季度末,全國發行銀行卡34億張,這意味著7500萬張金融IC卡在存量銀行卡中占比僅有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