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末資金面趨于緊張、流動性壓力漸漸增大的時刻,銀行理財產品再次成為部分銀行攬儲的“利器”。
面對市場上已悄然攀升的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銀行業內人士指出,盡管壓力猶存,但鑒于資金面情況好于預期等因素,今年的銀行理財“年底紅包”或將縮水,年末理財產品收益率大幅飆升的可能性不大。
年末收益率小幅攀升
臨近2012年歲末,攬儲大戰似有提前開打的趨勢。日前,記者咨詢了不少銀行網點和銀行業內人士后發現,跨年的短期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已普遍呈現小幅攀升狀態,銀行理財產品再度成為銀行年末攬儲的“利器”。
今年以來,由于央行兩次降息,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一度大幅下滑,嚴重時甚至跌落至4%以下。但這一現象從今年第四季度開始有所改變,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開始企穩,臨近年末更有上漲趨勢。
“由于利率市場化進程的加快,以及銀行存貸比考核的存在,每到年底銀行間市場利率水平都會季節性上升。因此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在年末一般都較高。”招商銀行南京分行零售銀行部產品經理胡燚告訴記者,據他觀察,近期市場上發售的銀行理財產品,比起之前的三季度,其收益率水平已經保持穩定,并小幅回升。“正常水平下,各家銀行發行的產品預期收益率都在4%—4.5%之間,而1—3個月期限的產品收益率則在4.2%左右,部分缺錢的中小銀行甚至發行了一些收益率超過5%的產品攬客。”
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上行,這一事實也得到了統計數據的佐證。普益財富的統計顯示,上周發行的銀行理財產品中,占比最大的仍是投資期在1—3個月的產品,其平均預期收益率達到了4.17%,與11月初該類產品平均4.08%的收益率相比,漲幅達9個基點。
此外,目前市場上不僅年化收益率接近或者高于5%的銀行理財產品數量有所增加,而且這些產品還呈現出獨特的“踩時點”現象——產品到期時間不是12月底,就是跨元旦甚至跨春節的跨年產品。有業內人士指出,因為此類產品到期后正好可以轉為活期存款,或者在理財存續期內成為表內資產。故而銀行推出這些踩點精準的產品,也是為了應對年底的存款考核要求。
“年底紅包”或縮水
然而,盡管商業銀行已推出較高收益的理財產品,但不少投資者仍期待著能在年底等來預期收益率更高的產品。
“今年投資者如要寄望搭乘年底的高收益盛宴得份銀行理財的"年底大紅包",恐怕有些難度。”交通銀行總行理財師李吉表示。他告訴記者,今年由于各家銀行準備充分,年底考核指標均完成得不錯,因此年底考核壓力遠沒有去年大,很多國有大行和大型股份制商業銀行甚至都已經提前完成了全年的任務指標。因此銀行想要發行高收益理財產品攬儲的沖動也不及往年。
而其他銀行業內人士也證實了這一說法。某國有大行個金部人士告訴記者,年底不僅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大幅飆升的可能性不大,今年大額存款的返點情況也不如去年。“去年返點的收益大約在千分之三,也就是說存100萬元的話,除了利息之外,還能額外獲得3000元的返點。而今年這一返點的"收益率"也降到了千分之一到千分之二的水平,可見一些銀行的資金并沒有那么緊張。”
胡燚亦坦言,目前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的攀升,除了市場資金面漸趨緊張所致,還有一部分原因是銀行為了拓展客戶的目的。“年底往往是客戶資金量較多的時刻,銀行一方面為了存量客戶資金的歸集,另一方面為了拓展新客戶,也愿意犧牲一部分利潤以提高理財產品收益率的形式來攬客。”
當然,并不是所有銀行都在年底“穩坐泰山”。有業內人士透露,今年銀行分化較為嚴重,國有大行的任務指標完成不錯,故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水平一直相對較低。而部分城商行和農村信用社卻依然面臨缺錢困境。
普益財富統計顯示,城商行的理財產品發行規模在今年第三季度激增,產品發行量首次超越國有大行。業內人士表示,這顯示出城商行等中小型銀行已經提前布局年終考核的沖刺。而在當前,“在攬儲更為緊迫的壓力之下,以理財為工具去和大行爭存款及客戶是一個比較簡單而有效的方法,因此城商行對理財產品愈發重視,其在年末發行的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也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