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呈爆發式增長的銀行理財產品,在經過兩年的規范發展之后,今年熱度依然未減。
普益財富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9月,各家商業銀行在境內共發行個人銀行理財產品22912款,已經接近去年全年的發行量24041款。一位股份制銀行理財人士預計,今年銀行理財產品的發行量可能會超3萬款。
銀行理財發展過程中,城商行理財產品發行盡管起步較晚,但卻是“后來居上”,今年1~9月的數據統計顯示,在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下降趨勢下,城商行卻保持了“量價齊升”的態勢。
城商行理財“突進年”
“在利率市場化的推動下,城商行的攬儲壓力更大,也希望通過發展理財產品增加中間業務收入,因此發行理財產品吸引客戶資金是城商行的一個戰略。”上述股份制銀行理財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在今年1~9月發布的銀行理財產品中,股份制銀行發行量與占比均居首位,分別為8631款和占比37.67%;而國有商業銀行發行理財產品為6672款,占比29.12%。
值得注意的是,城商行前三季度理財產品發行量正在迎頭趕上。今年第一季度,城商行理財產品發行量已經有了較為搶眼的突破,發行1500款左右,環比增幅達到1631%。到三季度末,城商行理財產品發行上升到了5552款。
普益財富銀行分析師方瑞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城商行熱衷發行理財產品的原因在于吸納和維系客戶資源,從而增強市場競爭力。
城商行理財產品發行量的激增,也搶占了國有商業銀行和股份制銀行的市場份額。普益財富統計顯示,1~9月份,國有商業銀行和股份制銀行發行理財產品的市場占比分別下降3.22個和2.3個百分點。而城商行理財產品的市場份額則大幅上升了4.99個百分點,達到24.23%。
“可以說,今年是城商行理財產品的"突進年",現在老百姓對理財的需求很旺盛,城商行有本地化優勢,這也是原因之一。”上述銀行理財人士稱。
“以價博量”
150天左右超5%、200天左右6%、1年期8%、2年期甚至有達到11.5%的最高預期收益率,在今年預期收益普降的背景下,城商行發行的理財產品更能夠博人眼球。
本報記者對同類投向、期限相近的銀行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進行了比較,例如,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等組合類投資,期限為150天左右的理財產品,國有大行與股份制銀行預期收益率在4%左右,而城商行的預期收益率則普遍超過5%。
在上述銀行理財人士看來,城商行的這種“以價引客”的營銷手段,很有可能會“賠本賺吆喝”。
“實際上,銀行理財產品同質化情況非常嚴重,在市場監管未放松的情況下,無論大行還是小銀行產品投資雷同,而城商行處于更為弱勢的市場地位,唯有通過提高收益吸引客戶。”該銀行理財人士稱。
根據普益財富數據統計,今年前三季度銀行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有逐季下滑的趨勢。不過與2011年全年預期收益率平均水平相比,除了國有商業銀行略降0.07個百分點之外,其他商業銀行均有上升。
其中,城商行理財產品今年1~9月預期收益率較去年平均水平高出0.31個百分點,而股份制銀行僅高出0.17個百分點,農信社理財產品較去年平均水平高出0.25個百分點,農村商業銀行高出0.05個百分點,外資銀行高出0.19個百分點。
創新與風控擔憂
發展快速并不意味著水平的提高。城商行理財產品的快速發展,也引得市場對其創新能力不足和風控水平的擔憂。
“投資渠道主要集中在債券與貨幣市場,相比較國有銀行和股份制銀行,投向單一化程度更高。”針對城商行理財產品特征,方瑞表示,城商行進入理財市場的時間較晚,在產品設計方面還處于跟隨和模仿大行階段。
因此,方瑞認為,未來城商行需要豐富投資渠道和產品設計結構,使得產品風險類型多樣化,滿足不同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者。同時,可以在產品營銷方面增強本地化。
本報記者發現,在本土化方面,重慶三峽銀行根據當地需求開發了“山水城市”系列產品,不過其投向的是主城區舊城改造、基礎設施建設、交通、住房建設等項目。市場認為,這類產品具有融資性質,高收益率能夠吸引客戶,不過對銀行的風險控制能力有較高要求。
“城商行的理財產品創新的不多,跟隨的比較多,而風控體系和人才相對缺乏,這方面是需要引起注意的。”上述銀行理財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