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FII正在加大進入A股市場的步伐,證監會最新公布數據顯示,9月份共有7家外資機構獲得QFII(合格境外投資機構)資格,二級市場上也不斷傳來QFII抄底A股市場的消息。15日大宗交易也顯示,QFII零折價買入5只金融股。顯然,在獲得了更大的購買額度后,QFII正在逐步介入A股市場,擴大規模,而家電、銀行、地產則成為QFII抄底的價值股。
審批加快 年內53家機構獲QFII資格
證監會16日公布的最新QFII機構顯示,9月共有7家機構獲得QFII資格,至此今年共有53家機構獲得QFII資格,自2002年底年開放QFII業務以來,目前已共有188家機構獲準入場。
最新獲批的7家機構分別是澳大利亞麥格里銀行有限公司、瑞典第二國家養老金、海通資產管理(香港)有限公司、IDG資本管理(香港)有限公司、美國杜克大學、卡塔爾控股有限責任公司以及瑞士盈豐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今年以來,機構獲批QFII資格的速度明顯加快,今年前9個月共有53家機構獲得QFII資格,而2010年僅有13家機構獲得資格,2009年有19家機構獲得資格。市場人士預計,證監會將保持目前的QFII資格審核速度。
后續或有百億資金入市
今年以來,在引進境外長期資金方面,監管層采取了很多措施。4月份,證監會等部門宣布新增500億元美元QFII投資額度,從而將QFII的投資額度擴大至800億美元。7月,證監會再次大幅降低QFII資格,提高持股比例上限。
9月份,滬深交易所和部分中介機構更是針對境外大型養老金和主權基金舉行了境外QFII推介活動,獲得境外機構熱烈反應。初步統計顯示,僅歐美地區就有32家機構擬申請或增加投資,總額度約111億美元。其中,美國和加拿大有19家機構計劃申請或增加投資,歐洲13家機構明確表示將申請QFII或增加額度。在中東地區,已獲得QFII資格的阿布扎比投資局希望將投資額度增加到10億美元,科威特政府投資局則希望能突破10億美元的額度上限。
“后續申請QFII資格的境外投資機構仍將前仆后繼,申請額度亦有望同步提升。QFII作為A股價值投資的風向標,對于中國股市影響力有望逐步增加。”昨日市場分析人士對此表示。
QFII抄底藍籌股
事實上,近日QFII在二級市場上動作也不小。從其一連串的動作來看,家電、銀行、地產似乎是QFII抄底的價值股。
15日大宗交易數據顯示,QFII通過海通證券國際部的交易席位總共耗資1.58億元,零折價購入了5只金融股,即浦發銀行、興業銀)、民生銀行、招商銀行和中信證券,各成交315萬股、360萬股、380萬股、300萬股和330萬股,價值2334.15萬、4384.8萬、2196.4萬、3093萬和3828萬元。
5只股票均是按照15日各家公司A股收盤價成交的,無任何折價,這也反應了QFII買入態度的明確。
與此同時,有數據顯示,QFII近期對A股明顯增倉。今年8月和9月,QFII賬戶對滬市股票的單月凈買入額為前7個月凈買入總額的3倍多,分別達到前7個月平均月凈買入金額的21倍和20倍。
而根據理柏發布的報告,8月份QFII基金重點配置了制造業,格力電器更是成為許多QFII基金共同的新增品種。此外,地產股也是QFII抄底的一個重要品種。9月初,包括保利地產、萬科等在內的多家房地產股票得到了QFII的積極增持。
我國QFII制度從2002年末開始實施,至今將近10年時間。作為國內第三大投資機構,QFII在A股市場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而在A股市場上,QFII一直扮演著價值投資和長期投資的角色。
QFII的這一輪加倉則始于2011年四季度,彼時QFII結束了連續四個季度減倉的情況。而根據QFII披露的中報數據顯示,按照持股市值分析,QFII中期持股市值最大的行業依次是房地產(13.46億元)、信息服務(10.27億元)和交運設備(3.3億元);而按照QFII持股數量看,最受青睞的行業是信息服務、化工和建筑材料,分別是5家、3家和3家。
業內人士表示,QFII的投資理念主要是長期投資和價值投資。在對個股的選擇上,首先看業績的穩定性。
小貼士:根據理柏昨日發布的最新報告,9月QFII投A股基金平均收益率為3.25%,略優于國內股票型基金。今年以來平均業績虧損3.53%,表現遜于國內股票型。
報告顯示,中國各分類基金9月業績表現漲跌互見,中國股票基金9月平均逆勢揚升3%;今年以來,醫藥和醫療保健股票基金平均業績最佳達12.19%,中小盤基金今年以來平均下跌1.21%,表現最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