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典型城市的樓市存銷比,在過去一年如同坐上了過山車。 上海易居研究院提供給《第一財經日報》的一份報告顯示,包括北上廣深在內的十大城市8月份的新建商品住宅平均存銷比為9,即庫存只需9個月便可消化。這是近16個月來,存銷比首次進入合理區間(6~9個月),而在今年年初,這一數值還在12個月以上的“過大區間”徘徊。 市場人士分析認為,作為直接反映樓市冷暖的數據指標,存銷比下降不僅表明樓市回暖,更暗示房價存在反彈的可能。 回憶起年初樓市的低迷場景,在上海做了多年地產中介的孫先生記憶猶新。“那時候,一個多月都沒有開單,好幾次想換工作,我們是"無底薪+提成",沒有開單就意味著只能喝西北風了。”他稱,“上個月,我一個人就賣掉6套房子。真是此一時,彼一時。” 孫先生口中最困難的日子也就是樓市存銷比最大的時候。今年年初,十大城市的存銷比一度達到18個月的高位,而僅僅過去半年,這一數字已經迅速降到9個月,并逼近6個月的“心理底線”。 “如果沒有限購,樓市存銷比在6左右,報復性反彈就會出現。”同策咨詢研究中心總監張宏偉向記者稱,在調控的大背景下,投資性需求難以進入樓市,因此,短期內出現報復性反彈的可能性不大,但房價上漲的壓力還是比較大的。 易居發布的報告顯示,截至2012年8月底,十大典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庫存總量為5581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1.71%,環比下降1.22%;8月份,十大典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存銷比為9。 根據歷史經驗,存銷比的合理區間為6~9個月,偏小區間為3~6個月,偏大區間為9~12個月,過大區間為12個月以上。 易居分析師對此認為,一方面,去年商品住宅的新開工面積的持續下跌,導致今年1~8月的商品住宅供應量下降;另一方面,受調控政策影響逐漸減弱,剛需和改善性需求逐步釋放,商品住宅成交上升,新建商品住宅的可售量持續下降。 數據顯示,十大城市中,上海8月份新建商品住宅存銷比為12.3,北京為8.2,廣州為7.4,深圳為7.2。可見,一線城市中,除上海存銷比依然維持在高位外,其他三個城市的存銷比均較低,房價上漲壓力可見一斑。 此外,杭州8月份的存銷比僅為5.7,據住在杭州網統計,截至9月18日,杭州主城區今年已成交住宅26766套,是去年全年成交量的兩倍以上。26766套的住宅成交量也超過2010年全年的住宅成交量,僅次于2009年的51463套。 易居發布的報告還認為,未來幾個月,由于開發商年底回籠資金的要求,房企將加速推盤,從而增加供應量。同時,積壓的購房需求也逐步釋放,預計需求的增量依然大于供應量,故存量還會繼續延續下跌趨勢。 另一方面,商品房銷售面積將無懸念地繼續上升,預計四季度存銷比仍在合理區間徘徊,估計明年上半年會回落至偏小區間,屆時房價上漲的壓力將進一步增大。 “開發商也非常關心存銷比,如果這一數值持續下降,部分開發商就有可能"捂盤惜售",等待有可能到來的價格反彈。”張宏偉如是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