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跌跌不休”的股價和持續的巨虧之下,東景圣錦的耐心似乎也逐漸耗盡。繼本月11日公告減持850萬股后,ST德棉(002072)18日又發布公告,稱原公司二股東東景圣錦再次減持630萬股。至此,東景圣錦持股比例由月初的13.36%大幅下降至目前的4.95%。
去年7月以10.3元/股的價格入股ST德棉,如今卻以5元/股左右的價格出逃,不足半價“割肉”,東景圣錦的賠本式密集減持,為原本就已動蕩不堪的ST德棉又蒙上了一層迷霧。
作為一種市場化行為,股東減持套現無可厚非,但在目前的估值低點“甩賣”值得關注。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在ST股扭虧無望,急于重組的背景下,ST德棉的遭遇近期在山東板塊并非孤案:亞星化學(600319)在本月一周內連續3次發布公告,二股東嘉耀國際大幅減持;前推兩月,*ST華科(600532)與昔日魯股九發股份(600180)也均公布了主要股東股權轉讓計劃。
“在ST股重組過程中介入的投機資本閃電撤離,甚至不惜虧本,一方面出于自身資金需求,或獲利而出,或急于套現;另一方面也與ST股的退市新政等背景有關。”18日,齊魯證券分析師劉保民在接受導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新的ST股退市規則之下,投機資本或將逐漸遠離這一高風險板塊。
半價斬倉
“減持是根據自身發展需要。”對于減持,東景圣錦如是表示。但歷時近14個月就浮虧1.1億元,東景圣錦的此次ST德棉之行,看上去很不劃算。
去年7月,ST德棉前控股股東德棉集團分別與第五季實業、東景圣錦和上海森福簽署協議,將其持有的4500萬股、2351萬股和2000萬股ST德棉分別轉讓給3家公司,每股價格為10.3元。
同年12月,相關股權轉讓正式完成。之后,ST德棉股價一路下滑,從10元上方下跌至不久前5.1元的階段最低價,較當初的轉讓價幾近腰斬。
在近期的減持中,有450萬股的減持價格僅為5元/股,東景圣錦的出逃價格甚至比8月時ST德棉公布的最新增發預案價格5.44元/股還低。
在放棄最初計劃募投的家紡項目后,8月,ST德棉宣布擬以不低于5.44元/股的價格非公開發行股票募集資金5.3億元,用于收購湖南科農林業和萬森木業的全部股權。
此后,轉戰林業的新方案幫助ST德棉連續走出3個漲停。但此時,作為與現任控股股東攜手進入ST德棉的二股東,東景圣錦卻不惜半價迫不及待“割肉”而去,有些讓人迷惑不解。
注入資產難扭虧
實際上,自去年德棉集團將股權轉讓給第五季實業以來,ST德棉就一直頗為動蕩。
就在4個月前,公司方面還向投資者勾勒出一幅年利近億元的家紡藍圖:擬以5.54元/股的價格發行不超過9500萬股股票,募資約5.3億元,用于家紡生產基地、銷售渠道建設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可僅4個月后,其就變更了募資投向,擬轉戰林業。盡管公司方面對此解釋為“國內紡織行業面臨需求疲軟、市場競爭加劇、產品利潤空間收窄的局面”,但是如此朝令夕改,顯然不利于企業的穩定發展。
但是,求變對于困境中的ST德棉而言,也是惟一的出路。
導報記者注意到,德棉集團去年股權轉讓的目的之一,就是希望新控股股東將公司收益低、負擔重的不良資產置換出上市公司,努力實現上市公司的扭虧為盈。
但是,新控股股東第五季實業將其持有的淄博杰之盟商貿有限公司和山東第五季商貿有限公司100%的股權置入ST德棉后,卻始終難見起色——今年上半年,ST德棉凈利潤為-1113萬元。其中,當時注入的“優質資產”杰之盟商貿,凈利潤僅為-39.5萬元。
減持動機不一
論及近期的股東出逃,亞星化學更甚。
本月7、8、13三日,亞星化學連發三則公告稱,原持有17.18%的原二股東嘉耀國際,近期數次減持后,持股比例降至14.01%。
實際上,在嘉耀國際淡出的同時,亞星化學也憑借9月7日的一紙權益變動報告,宣告著公司進入“雙頭大股東”時代——大股東亞星集團將持有的亞星化學35%股份中的17.5%,以總價約2.83億元的價格轉讓給山東鹽業集團。
“嘉耀國際減持并未與公司方面詳細溝通,對于減持目的我們也不知情。”18日,亞星化學董秘范銘華接受導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結合近期持股比例的差異和變化,外界普遍認為嘉耀國際主動減持是為新股東讓路,很可能是交易各方“顧全大局”的安排。對此,范銘華以不知情為由不予置評。
另一魯股*ST華科,原大股東華陽集團在7月確定梗陽投資、酈美蓮、劉桂珍為其所持1895.83萬股股份的受讓方,轉讓價格8.13元/股。
華陽集團此次凈身而退迫不得已。今年3月,*ST華科的重大資產重組申請未獲放行。根據反饋意見,*ST華科重組被否主要有三大原因,包括公司尚處在立案稽查階段、原大股東(即華陽集團)缺乏履行承諾保障,和新注入資產資金來源不明并存有代持股份規避監管情況等。華陽集團此番清空*ST華科股份,正是為再度啟動重組清障。
而已經“外嫁他鄉”的九發股份主要股東的減持,獲利意圖則相對明顯。
去年5月,ST九發原大股東中銀信投資將所持7500萬股股權分別出售給浙江新世界、沈仁榮和姜德鵬三方。今年7月6日開始,沈、姜兩人通過大宗交易密集減持九發股份,成交單價在6.5元-7.88元之間。而8月15日,浙江新世界與其控股股東繆玲紅簽署協議,約定向后者轉讓所持全部3740萬股股份,轉讓總價2.4億元,單價約6.42元/股。
導報記者注意到,浙江新世界、沈、姜三方去年拿股價格約5.07元/股,雖然其近期轉讓的價格仍相對較低,但在弱市之下仍算獲利而出。而對繆玲紅而言,在此番轉讓后,其今后減持九發股份將無需重復繳稅。
根據相關規定,個人轉讓限售股取得的所得,按照“財產轉讓所得”適用20%的比例稅率征收個人所得稅,如果在股價高點出售股份,意味著其應繳稅額較高。由于浙江新世界去年5月受讓的股份亦屬限售股,此時低位轉讓繳納稅費,日后高位減持時無需重復繳稅,較為劃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