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大消費龍頭板塊——商業零售板塊已連續兩年走勢低迷,繼去年申萬商業貿易指數以33.3%的跌幅落后上證指數逾11個百分點后,今年以來截至昨日收盤,該指數跌幅已逾10%,在6個大消費行業中排名末位,在23個申萬一級行業中亦排名墊底。
半年報亦顯示,行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困境:無論從銷售增速還是業績增速都出現明顯下滑。各家券商報告指出,商業零售行業業績拐點尚未出現。
營收、利潤增速雙降國泰君安證券統計顯示,商業零售56家上市公司上半年收入增速同比降低了20個百分點,為10.6%,增速雖明顯下滑,但仍有兩位數增長;而凈利潤增速則同比下降5%,是近幾年內首次下滑,甚至低于2008年的水平,創了2005年之后的新低。
同時,根據東莞證券統計口徑,上半年商業零售近五成上市公司的凈利出現同比下降,但2季度環比下降的公司約八成,而且超過一半的公司業績環比下降幅度在30%以上,顯示整體盈利能力有所下降。
國泰君安進一步指出,利潤下滑主要是超市、家電、黃金等細分行業,都有階段性因素,判斷趨勢不會延續很久;百貨則相對穩定。
不過,東方證券分析指出,從7、8月份公布的數據來看,預計三季度出現回暖的概率較小。不過,伴隨中秋節及十一黃金周的到來,以及2012年天氣變冷較早、再次出現暖冬概率較小,且去年高基數效應消失,四季度或將是回暖的轉折點。
東莞證券也指出,通常3季度為行業淡季,收入增速難有改觀,因此判斷商業零售業業績拐點尚未出現。不過,由于商業零售業從去年4季度開始增速明顯下降,若今年4季度經濟能夠開始回暖,那么在低基數下,零售業上市公司4季度后的業績改善將較顯著。加之國家具體的消費政策措施有望逐步出臺,屆時來自基本面的實質改善和政策刺激有望驅動行業估值提升。
統計顯示,經過近兩年的持續大幅度調整,目前商業零售板塊的平均估值水平不到17倍,處于歷史底部,產業資本陸續介入也是實業界對目前低估值的認可。不過,總體而言,商業零售業歷史上享受高估值溢價的階段已經過去。
表現或分化首選百貨業值得一提的是,從歷史表現來看,通常低通脹時期是配置零售股的最佳時機,隨著CPI屢創新低,布局零售股時機或已到來。對于具體投資機會,招商證券表示,主要看好百貨業,原因有二:一則通脹下消費意愿提升,二則去年同期基數較低。
不過,東方證券指出,受經濟危機和新業態雙重沖擊,行業難再現過往那樣出現同質行業中不同公司普漲現象,未來分化將是主旋律。面臨激烈競爭,行業內不具備規模優勢的弱小企業瀕臨虧損或破產邊緣,這也促使今年產業資本增持或管理層頻繁集中增持力度和幅度前所未有,預計未來行業內兼并或將掀起新一輪高潮,行業集中度將會進一步提升,資產質量也將會進一步優化。
從半年報來看,業績較為突出的公司具有以下特點:一是外延式擴張較快的公司增速顯著快于內生性增長公司;二是中西部地區門店增長快于東部地區;诖耍ㄗh關注抗風險能力較強公司及二三線城市經濟增長較快的區域性公司,如合肥百貨、友好集團、海寧皮城等。此外,自有物業占比較高、業態創新及物業經營類企業如海印股份、步步高、蘇寧電器等也可適當關注。